美文网首页
#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无中生有”的认知|求缺的能力

#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无中生有”的认知|求缺的能力

作者: 比特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1:42 被阅读0次

这是吴老师第一模块第八单元的第三节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无中生有的认知。

世界的两种意义:劳动&游戏

第一种:劳动

吴老师说劳动是为了一种外在的回报,比如上山砍柴,然后把它挑回家,你得到了柴火。

第二种:游戏

“游戏”也有一个目标,但在你和这个目标之间有一个距离,或者说一个张力。消除这个张力达到那个目标以后,你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个目标是内在的,不需要外在的回报。

所以劳动容易觉得疲惫,而好的游戏总是让人乐此不疲。
再进一步问,那什么样的游戏是好的游戏?
吴老师再一次提到了“完形冲动”。比如你在纸上画了一条直线,如果中间“断了”,有了一个“缺口”,我们就会有把它填上的冲动。再举个游戏的例子,大家就更清楚了。很多人都玩过微信游戏“消消乐”,这就是一种“完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图形,通过某种动作,变成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消除,并得到相应的积分。就这样一个简单游戏,就可以让人玩上半天不觉得累。类似的消除游戏还有很多,都起源于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俄罗斯方块”。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完形冲动”,小时候有,长大了它还存在着。

这种心理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当某种态势或情形呈现出了某种不完整、不完满,或者是某种混沌的时候,我们就有一种内在的冲动要让它完成、完整、,让它从混沌恢复有序。

经典案例:西北航空的logo

好的logo不仅要用文字告诉人们这是“西北航空公司”,还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视觉形象。
如果你是设计师,会如何设计?下面的设计可以说是最简洁又非常完成的一个logo:


西北航空logo.jpg
  • 字母“W”的左侧少了一段,但不影响人们的“完形”,但右侧正好是个“N”,连起来就是“西北”的简称
  • 因为“W”左侧少了一段,左上角正好形成了一个指向西北的箭头,又有往上飞的感觉。

以上是吴老师举的例子,我也想到了一个例子,苹果公司的logo:


苹果公司logo.jpg

缺了一个口子的苹果:苹果是美好的象征,但是它又是不完美的,最求完美就成了苹果公司的理念。

最后吴老师留了一个思考题:我有没有犯过那种因为求全二画蛇添足的错误?有没有求缺的意愿和能力?

相关文章

  • [007点评]专注执行--对战友高祎文章的点评

    原文:«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第10周复盘----“无中生有”的认知 见: 战友从6月8日开始写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复...

  • #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无中生有”的认知|求缺的能力

    这是吴老师第一模块第八单元的第三节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无中生有的认知。 世界的两种意义:劳动&游戏 第一种:劳动...

  • 刀锋竞争力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无中生有的认知》提到眼力见:一种刀锋认知能力。 什么是眼力见?我的理解,就是面对同样的场景,有...

  • 听吴伯凡谈认知

    听吴伯凡谈认知 跳出“伪”学习的认知困境 ——听吴伯凡谈认知有感 听了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中...

  • 听吴伯凡谈认知

    跳出“伪”学习的认知困境 ——听吴伯凡谈认知有感 听了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中的一些内容,...

  • 小人求全,君子求缺

    最近在【得到】上学习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在讲到“求缺的能力”这一节时,引用了一句曾国藩讲过的话——小人求全...

  • 无的哲学和数字经济

    《“无中生有”的认知2丨设计中的设计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对于“无”都有一种挥之不去、...

  • 如何实现认知配比?

    如何认知自己的头脑决策机制,进而增加自己的认知决策能力呢?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中认知配比分别用四篇文...

  • 为何你始终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本文为学习笔记,内容原素材取自吴伯凡老师得到专栏《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此次学习的主题是“认知与范式” 1、做事...

  • 点评文章《认知的救赎》

    文章:《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第11周复盘——认知的救赎 我思:文中讲述的几种认知--缺醒与默认、优化与残化,使我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无中生有”的认知|求缺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i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