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各类骗案层出不穷,可恶的骗子不但骗钱,还骗取受害人的身心,造成多少悲剧!
最可恨的一种骗子,首先是骗取你的信任,然后再骗你去相信,他那些所谓的“真理”,也俗称“给你洗脑”。就像最近发生在香港的一系列恶性事件,很多人就是因为被“一些言论”给洗脑了,盲目地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仍由他人摆布,干尽令人不齿的坏事。
防止被骗子忽悠,我们还能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用“批判性思维”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辨明各种观点,明辨是非。
加文在前一篇文章《《哪吒》好看不?“批判性思维”告诉你答案》说到了,怎样寻找理由,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可信。
找准了对方的观点之后,接下来我们要评判这个观点是否可信,方法是找理由。我们相信或者不相信一个观点,是要看作者给出的理由是否有道理,还有证据是否充分,能不能说服我们。
但是有些时候,那些所谓的理由是很不靠谱的,你要小心被理由再次给忽悠了。这时我们的批评性思维又要发挥强大作用了,把那些不靠谱的理由给挑出来。
这里要跟你明确一点,其实是没有绝对百分百靠谱的理由的,所以才会有批判性思维的用武之地,帮助我们分辨出相对靠谱的理由。
那我们该如何分辨出相对靠谱的理由呢?
现在,我们通过几种主要的理由类型,来告诉你什么是相对靠谱的理由。
第一,个人观察。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个人观察给我们的感觉应该是真实可靠,他亲眼看到的事实难道还不够可靠吗?但是,个人在陈述所观察到的东西,其实是经过自己大脑加工过得出来的东西。
有人会偏爱俊男美女,他观察时会特别留意俊男美女,因此他描述出来的东西自然会俊男美女多一点。
最靠谱的个人观察,应该是几个人同时处在最佳环境里观察得来的东西,然后互相印证,这是比较靠谱可信的理由了。
第二,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通常是由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来系统地收集观察数据,然后得出报告。这样看来,研究报告是很靠谱的理由,因为它运用了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
但是,在看到“研究表明”这些字眼时,你还是需要多个心眼留意它的可信度,比如说,研究报告的资料来源质量怎么样?研究进行的时间离现在有多久了?上世纪80年代对抑郁症起因的研究结果,对今天来说,其参考价值就很有限了。
第三,类比。
什么是类比呢?举个例子,“作为老师,早点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臭鸡蛋往往会弄糟一整块鸡蛋饼”。
例子中问题学生和臭鸡蛋都有一些相似点:惹麻烦、讨人厌,臭鸡蛋要在一众好鸡蛋中清除掉,然后推导出要清除掉问题学生,这就是类比,用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为基础,其中一个事物如果是这样,推导出另外一个事物也必然是这样的。
在科学研究中,类比的方法是经常会使用到并且也挺有说服力的,比如对小白鼠的研究,能推导出对人类有用的研究结论。但是,这里要跟你提个醒,看到类比时,我们也要留意他们的不同点,因为不同点越多就越容易降低推论的价值。
比如刚才提到的例子,一个臭鸡蛋肯定会弄糟一整块鸡蛋饼,但是一个学生对班集体带来的影响却不能轻易确定,还有臭鸡蛋肯定是坏的了,而学生还有变好的机会,这就是他们的不同点。
那么,类比推论“作为老师,早点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臭鸡蛋往往会弄糟一整块鸡蛋饼”这个观点,就值得怀疑了。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识别一些欺骗小花招
在工作、生活的具体场景中,我们要如何运用批评性思维去识别一些论证过程中的欺骗小花招,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易就相信媒体、商家所说的话,减少被骗被误导的机会。
这里提醒你,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严谨的逻辑推理是我们判断事情的基石。对方说的,到底有没有逻辑?
我们来认识几种常见的推理谬误,也就是论证过程中的欺骗小花招。
花招一:人身攻击谬误
先看一个例子,有个读者写信给编辑说:贵报支持彭先生的观点让我感到无比震惊,他提议通过增税来提高财政收入,以便改善公路状况。彭先生自然喜欢增税这一套了,他是一个民主党人,动不动就提议增加税收,你还想从他那儿得出什么别的主意呢?
这封信初看起来,好像要举出一个“理由”来反驳增税这个提议,理由是参议员彭先生是一个民主党人,但是这个理由与反驳增税的结论根本无关。
写信的人完全忽略掉参议员彭先生增税的理由,并且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理由来反对增税。相反,他对参议员施加人身攻击,给他扣上一顶“动不动就提议增加税收的民主党人”大帽子。
在这里,写信的人耍了一个欺骗小花招——“人身攻击谬误”,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论证本身转移到他的辩论对手——彭先生身上,人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人身攻击谬误”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花招二: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这个谬误是说,我们不应该去支持针对甲问题的解决方案,除非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真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
但问题的实质是,尝试某种解决方案之后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意味着解决方案就不妥当。有一个例子,家里添置一套安保系统纯粹是浪费钱,如果贼要关顾你家,他们总归想得到办法,无论你装什么系统都不管用。
花招三:诉诸感情谬误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欺骗小花招——“诉诸感情谬误”,就是持论者激发人们的情绪反应,然后利用这个情绪反应让人们同意其结论。我们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某某男明星出轨离婚,声名狼藉,继而他的收视率会大跌”。
这说明很多人平时并没有使用逻辑思考的习惯,你看电视剧是看他的精彩表演吧,怎么他出轨离婚,他的专业演技就不值得你欣赏了?
这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由于人们的心里往往受到一些诸如“晕轮效应”之类的影响,因此就容易做出一些荒唐的决定。
小结
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不仅是防止被骗子忽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想法越来越成熟,那我们有朝一日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思想、充满智慧的人了!
以上,就是加文为你分享的第2篇“批判性思维”文章,谢谢阅读。
朋友,别急着走嘛!觉得文章还可以,就请点个赞、转发一下吧。加文能收到系统通知,知道您来过,我会回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