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在朋友圈看到昔日同门分享的一篇名为《学历史有什么大用处?从你熟悉的这个故事说起》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台湾大学吕世浩的TED演讲视频以及原文文稿。吕世浩在演讲中提出的观点是学历史是为了“了解人性、启发智慧”。对于他的观点,我想培根的那句名言“读史使人智慧”是最好的印证。
在这里我不想探讨历史究竟如何使人智慧,我只想谈谈我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我是一个学了七年历史的人,确切点来说是在历史专业了混读了七年,学得不精,也学得不深,只是热爱,却偏执到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因为这是我的专业,我要指望靠着它挣口饭吃。
通常,大学生不外乎通过两条途径进入这个专业,一是自愿填报,二是专业调剂,而我是前者。父母是反对过的,认为就业太难,事实确实如此,但还是尊重我的选择。我之所以选择历史专业,有两点原因,一是兴趣,二是中学时历史成绩不错。因为有兴趣,有基础,所以听课考试是不用太费精力的,从考试掌握知识层面上来说是完全过关的。然而,学历史和懂历史,换句话讲就是学习历史知识和研究历史是两码事,我对于历史的掌握只是限于前者,即便如此,也不够。所以,我选择继续深造,读的专业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这是历史所有小专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最枯燥的,全是理论的、抽象的文字,没有以具体史实和人物为对象的历史专业有趣,却又是所有史学研究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认定历史、看待历史、研究历史。
现在,我回到正题,为何会对吕世浩的演讲视频颇有感受了。学历史的用处,见仁见智,却也不好回答,从本科到研究生,每一位历史老师都谈过或深或浅的认识,就连中学的第一堂历史课,老师也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在我短暂的教学经历中,我这样告诉我的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增长你的知识,丰富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学会思考历史,是开发你的思维,使你变得更加明智。然而,我的那些学生还只是初一的孩子,难以理解这些。其实,很多成人也未必能够理解这些,毕竟历史不能直接产生或提高生产力,不能创造物质财富。现今的人们却又非常喜欢消费历史,旅游景点一定要历史蕴含,实在没有,那就造些仿古的建筑;影视剧的古装题材、民国系列更是层出不穷;就连一些幽默风趣的历史老师的讲课视频都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我们为什么亲睐历史却又不理解历史?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索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