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星光不负逐云箭
扬雄曾言志:“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李白也曾满怀豪情地说:“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追梦途中正应如满弦长弓射箭,直冲云霄。
射箭先定箭靶,逐梦须有目标。先贤立志,振聋发聩—一目标是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目标是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目标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他们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经历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我们生活在美好时代,应该拒绝“颓废”“躺平”等“丧”文化,立下远大理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立义以为的,逐梦不离正义。理想除了高远,还要合乎正义。正义是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义是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义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义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利于人民利益的,是正义;违背人民利益的,是不义。利用战争发财之人,利用灾害致富之人……古往今来,像这样的不义之人永远都被钉在耻辱柱上,遭后人唾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点上,我们不能见利忘义、为利舍义,应当以民族大义为重,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清白名。我们青少年应当肩负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的大义,争当时代先锋。
射箭以“发”为始,逐梦砥砺前行。追梦的路上,除了需要高瞻远瞩,还要脚踏实地。理想是彼岸之花,实践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积极行动、踏实苦干是追梦的通行证。古往今来,莫不如是。郦道元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走过千山万水终著成《水经注》;韩愈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勉;袁隆平终生孜孜以求,深人田间地头,研究杂交水稻;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无数基层工作者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帮民致富。梦想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没有行动的支撑,所有的梦想都是“白日梦”。
骍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星光不负逐云箭!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仅应当有新的理想,还要有追求理想的正确方式,修身律已,强固思想,配以远大的目标和强烈的正义之心,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积极行动!
简评 本文有几个亮点。
一是文章标题《星光不负逐云箭》,创造性地化用了古今诗句。“星光不负”化用了作家大冰“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的诗句,“逐云箭”化用了李白的诗句“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免飞”。有创意,但稍显不自然。
二是紧扣命题材料,围绕材料中给出的扬雄的名言展开论证,既充分尊重原材料,又对原材料蕴含的观点有所发挥。
三是运用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论据丰富。
文章首先引用所给材料,紧扣写作要求,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一:射箭先定箭靶,逐梦须有目标。连引用三个诗句带出三个名人事例,然后结合反面现象进行点评,有气势,有力量。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二,连续列举四个名人经典语句后,笔锋一转,用两个反面例子做对比,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有力地提出了逐梦不离正义的观点。
第四段提出了分论点三,宕开一笔,上升到新的高度,立争证追求理想需要实际行动。这是行文的高潮,也是本文的亮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亮出观点。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出自唐代李白的《观猎》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译文:太守威风凛凛,黄昏闲暇时间出来行猎。江边沙滩骑兵横冲直撞,行营四周灯火辉煌。羽箭一发,云中飞鸿落地;猎鹰高飞,仿佛要去猎取月宫的白兔。激烈的游猎使人忘记时间的飞驰,一直到深夜才打道回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