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文化

作者: 大正合一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23:00 被阅读0次

香港人喜歡講「街」字,粵語「街」與「佳」同音,香港人講究好意頭,粵語的「街」叫起來也特別提氣,清脆響亮。

也可能因為香港地方小,好多人一落樓出門就是街道,早晚日夜都要面對,也就再熟悉不過了,另外一個潛台詞的意思,也想說明自己住在市區,而不是住鄉下或郊區。

譬如:

出門買東西shopping 叫「行街」

另外出門銷售的職業也叫「行街」

得閒無聊蹲坐街邊叫做「踎街」

從事一些服務性行業叫「企街」

居無定所生活不穩定叫「瞓街」

衰運倒霉作死討人嫌叫「仆街」

形容到處都是叫「周街」或「通街」

《說文解字》:街,四通道也。

本義:四通八達的道路。街衢相經。

《康熙字典》: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

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族群歷代千百年生活習慣的濃縮和表象,一旦缺少了人文生活的細節,文化就會顯得單調無趣僵硬乾涸,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支離破碎,很難延績下去。

古文字演化中,「文」與「紋」同義,「文」的意象原指鳥獸毛色與樹木紋理,春秋時期孔子所作《周易•系辭》記載:「(伏羲)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八卦系統的一系列表意符號,應該算是中華文字的原形始祖,「文」後來進一步衍伸泛指人類情感意念的特徵、層次和思路。

從「文」到「文字」,以及從「文」到「文化」,是人類文明從遠古到現代同步發展的兩個方向,一個是逐漸具象化,一個是保持抽象性。

從「文」到「文字」,模糊多義抽象的意念被逐漸明確具體定義下來,雖然這種定義也會隨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形成一字多義或多字通用等等。但「字」的本義是「紀」或「跡」,意指記錄和痕跡,形成了文字表義的確定性。

但「文化」與「文字」不同,「文化」更注重保留「文」所承載的原始本義、符號或圖騰等等,含有更多自然世界中模糊多義抽象意念的特徵,因此也更接近自然事物的本原。

由此可見,「文化」無論是本質的內涵,還是外在的形態,都是比「文字」豐富得多的表現形式,也就更加接近原始意象和生活本義。

文字最高境界是:表達自然事物的神韻,以及人類思想的靈動。然而文化卻不同,其原生態的本質,決定了其從不在乎被標注和定義,因此神韻與靈動一直都在⋯⋯

相关文章

  • 文字與文化

    香港人喜歡講「街」字,粵語「街」與「佳」同音,香港人講究好意頭,粵語的「街」叫起來也特別提氣,清脆響亮。 也可能因...

  • 文化與天性

    就怕人誇有文化。一誇有文化,就想拽詩文。太大眾的,俗,要拽偏僻高冷的。記性又不好,只好去百度搜。每次搜完都有一種考...

  • 無標題文章

    什麽是文化 文化 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享成果(精神與物質都有)。文化是代代相傳的人們的整體生活方式。 文化與社會的關...

  • 心動台灣107口述稿(四):離家與回故鄉,都是傳承的一部分

    離家與回故鄉,都是傳承的一部分 接下來,我從文化「承與傳」的角度,來談談「離家與回故鄉」這件事情。 什麼叫文化?文...

  • 人生之路有多遠 文化決定長與短

  • 語言、文字?與表達

    適者生存,一個很普遍的觀念,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人類向動物界的王,獅子、老師做為榜樣,經常出現適者生存、存在即道理...

  • 且“強說”文化與道

    昨日,梦中频作各种怪境,且敷衍连连:或悄然忘身于茅屋竹月,或昏惨悬系于荒岛孤舟、再或焦灼曝栗于烈焰峡谷、亦或奔逃回...

  • 世界煨桑日,信仰與文化

    值此松枝燒燃、滾滾濃煙之剎那,我深信諸聖尊正騰雲駕霧安坐於虛空之中,垂念那念茲在茲、虔心祈福之芸芸眾生。 ...

  • 文字与文化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发端,若是没有文字,人类所有技术和智慧都要靠心口相传,若是到了战乱年代,人死无后人相传,那么一个专...

  • 文字,文学,文化

    今天读的是文心 叶圣陶老师和夏丏尊老师写的关于如何写文的小书。用一段青年人的故事,串起了很多写作技巧和方法。很久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與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xp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