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鲤鱼跳龙门,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个闪耀着璀璨光芒的桂冠,正是古代无数莘莘学子,为之痴狂的状元。
状元,又称头魁,它是学子们的人生巅峰,既建功立业,又光耀门楣,还青史留名,这份荣耀是无可比拟的。
而从隋朝举办科举考试开始,到唐朝622年,确立完备的科举制度,再到清朝1905年,慈禧太后取消科举;历朝历代有名有姓被记载的状元,共有654人。这是一波又一波大浪淘沙,一千多年就这么点人,产量极低。
您知道第一位状元是谁吗?他叫孙伏伽,是唐高祖时期第一批参加科举,成了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在隋朝时成绩优秀,考中进士,隋炀帝时期做个司法部公务员。世事沧桑,没多久隋朝被李渊灭掉,孙伏伽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机。
隋朝灭亡后,他赋闲回到家乡。唐朝建立后,举办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孙伏伽迎来了人生大逆转。因为唐朝第一次科举,管控不严,孙伏伽顺利报上名,经过考场一番生死相搏;他力压群雄,以榜首的优异成绩,摘得头魁。
从此,一个光芒万丈的名字,和一个彪炳千古的名词状元相连,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诞生。
有第一个,也就有最后一个。那最后一个状元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刘春霖。他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状元。他被称为最后一个,是因为第二年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从此,刘春霖就成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考试的状元。
被称为状元中的英雄,状元中的状元,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就是文天祥。说到他,不由得让我们想到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
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是男人的天下,基本没有女人的份。可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着唯一的一位女状元。
这位女状元,名叫傅善祥,南京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聪颖,爱好诗书。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定都于此,改名天京,开科取士,洪秀全为了庆祝胜利,特别增设了女科。而在这一次科考中,傅善祥高中第一名,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
在这些状元中,有一个比较奇葩的人,他的故事也比较离奇。他被人称馒头状元,具体发生了什么呢?
这馒头状元,名叫李蟠,清康熙年间江苏徐州人。人生地膀大腰圆,五大三粗,饭量极大,写字特慢。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成绩还不错,顺利进入了殿试。
李蟠考进殿试后,和别的考生不一样,他带了三十六个馒头上考场。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因为他写字慢。他认定了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死也要把他写完;因为写字慢,提前准备好三十六个馒头,不让自己饿着肚子。
殿试从白天到天黑,其他的考生都已经写完了,唯独李蟠还在磨磨蹭蹭写着;考官催了一遍又一遍,他不交卷子,反倒哭了起来,向监考官哭诉,说为了这次考试,命都豁出去了, 特地把馒头都带来了。
这监考官心慈耳软,被李蟠说动了,多宽延些时间,还给了他几根蜡烛。这个李蟠脸皮厚,直到深夜,把馒头吃完,蜡烛点完,终于交了卷子。
康熙帝听说这件事后,感叹道:寒门士子有如此报国之心,可为天下读书人立个榜样。就钦点他为状元。从此,馒头状元名扬天下,其实,主要是他写字慢而已。
状元,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了。能成为状元的,必然是人中俊杰,只是人总是参差不齐的,人品有高低,也就有优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