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经讲的从来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放下的智慧

佛经讲的从来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放下的智慧

作者: 云朵知我意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21:33 被阅读0次

佛教从达摩祖师传入我国,经历几代祖师到六祖慧能,发扬光大,从此学佛之人日益增多。

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对禅的最高阐述,也是对人心的最高指导。

有人剃发出家,进入寺院修行,俗称出家人,也叫出世之人;有人在家修行,在红尘之中磨练自己的内心,被称为俗世之人。

出家之人,从穿着,外貌,行为,表达着对佛祖的敬畏,也表达着学佛的决心。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有人对于出家之人总是有太多的误解,认为他们不干活,只是享受着别人的供养,每天就是吃斋念佛,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建树,但是佛家也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做法。

六祖徒孙百丈定下的规矩。

他规定不管任何人都应当下地劳作。他认为作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不能像寄生虫一样,吸取俗人的血汗。因此他要求所有的僧众,必须腾出时间来开垦荒地,从事耕种,自食其力。后来百丈活到九十四岁高龄,还与门人一起工作,门人不忍看他太过劳累,就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百丈一连三日都没工作,但他也没有吃东西,之后门人将工具还给了他,百丈因为工作了,也就不再绝食了。

从很早以前禅宗之人就明白的道理,但现在的人们都渐渐的抛弃了。

这几天一直都能看到说,佛教兴盛的国家,都灭国了,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佛家固然提倡慈悲为怀,可是佛家依然有怒目金刚,对于不平之事,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不是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放下的智慧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欲求不满的结果。人总是在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老话讲一山望着一山高。

这次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的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什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听一听也就过去了。如果一直放在心上,就是对自己的惩罚了。

复旦大学陈果说:“一件事尽心尽力的做了,对于结果怎么样,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尽心尽力的对你,你对我怎么样,对我来说无所谓。”

这就是放下的智慧。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结果,那么就无法享受过程,对于过程所有的努力,就全盘否定了。

如果我们尽心尽力的对一个人好,却得不到回应,难免伤心。所以,对于不确定的事,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一切事情,问心无愧就好。

相关文章

  • 佛经讲的从来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放下的智慧

    佛教从达摩祖师传入我国,经历几代祖师到六祖慧能,发扬光大,从此学佛之人日益增多。 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智慧不是判断,而是放下判断

    首先,你要知道,万事万物本来不具任何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观者赋予的。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它本身,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你的...

  • 2018-05-14

    人生,最般若的智慧,不是得! 而是放!放手,放空,放走,放下! 2018.5.14

  • 26-Feb-2016

    真正的忍辱不是单纯的忍耐。而是放下贪嗔痴,升起智慧日。

  • 每日一更659--正向赞美

    正向的肯定,从来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而是考验父母细心、耐心和智慧的大工程。 首先,应该就事论事,而不失泛泛讲太棒...

  • 佛经的智慧

    至今日借宿于堂姐家已有三天,姐夫为一人民教师,家中藏书颇多。今日偶观一本名为《和佛陀谈天说地》的书,本以为是玄幻,...

  • 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智慧!

    为什么“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道理变成自己的智慧。 分享给大家10个小故事,...

  • 【心经】第一讲

    心经整篇内容加标题一共268个字,我讲的不是佛经,没有那么高的智慧和能量去讲佛法。名不正言也不顺,我也不是出家人。...

  • 记忆从来都不是遗忘 而是放下

    前几天,你过了人生中的第二十三个生日,也是第二个没有我祝福的生日。忙忙碌碌间,我们都已经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

  • 人生如花,哲思明易

    所谓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不是放下一切,而是放下一些;不是放下修行,而是放下强行;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经讲的从来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放下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fw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