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广袤天地间,总有一种力量,召唤着青春的脚步;总有一种信念,引领着前行的方向。“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激起无数青年心中的澎湃热血。
这封回信,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它让我们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个青年的努力;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理想的坚守。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边疆、基层,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的土地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古代将士们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宏伟志向。在新时代,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的志愿者们,响应党的号召,告别繁华都市,来到偏远的西部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孩子们传授知识,为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理想的坚守,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们,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植树造林,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到“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重大科技成果背后,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攻坚克难;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舍生忘死、日夜奋战,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到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现场的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都是家国情怀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更需要练就过硬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投身祖国建设做好充分准备。就像那些扎根西部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的光彩,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