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个问题:高数,很难吧? 考研数学呢?更难了吧。
看了我的文章《掌握这项爆发式突破力,你的生活还可以有100种可能性》,阿榛问我:
“半年自学四本高数书,在全校1000名考生中,能够做到排名第一,是怎么做到的?”
一、我的总结-做题做题不断做题
1.第一步:大致过一遍教材
这个时候的要领是马马虎虎,毛估估,差不多就行了,大概有点印象。看,很随意吧。
其实主要是,真的看不懂呀~~~
2.第二步:先做题,再看习题说明。
看教材,不一定能看懂,因为那是作者的思路。而对于习题,自己去解题,这是自己的思路。
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会让自己偷懒,不去深究;而自己去解题,则会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缜密。
你会问:但是,如果自己解题,偷懒咋办呢,不想答题?
我答:懒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偷懒。偷懒就偷懒呗,看一下答案,再接着做题,此时思路会清晰很多。
除了四本高数教科书之外,我拿下了不止12本参考书,标准的《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陈文灯老师编写的《考研数学复习指南(数学一)》,李永乐老师编写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第三步:再回头看数学教材。
对比教材和试题,我发现
两类书籍:一类是官方的数学教材,一类是民间的参考书和练习题。
官方教材,因为都是学校制定的,可以不讲人话,始终有人买;但是对于民间的参考书和练习题,解答时一定会讲人话呀,否则选择那么人,就没有人买了。
因为有了前两步的铺垫,我对于数学的整体思路又清晰了一些。因为自己的既有知识储量有所增加,看书这时看书,会更有针对性,而且容易看得懂。
二、关键成功因素
最近看了本田直之的《杠杆时间书》后,发现了可以证实我的方法可行的依据。
总结一个词:KSF-Key Success Factor,关键成功因素法
这个词,用一般人难以看懂的话解释就是:
关键成功因素,是在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时,常使用的观念,是在结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对应环境中重要的要求条件,以获得良好的绩效。
这句话,其实我也没有太看明白。我就用我的话,用人话举个例子。
对于考试(尤其是职业考试),最关键因素就是两个:
1.历年的考试真题
相比生涩难懂,又厚达三四百页的教科书来说,理念真题是一个捷径。
因为出题人一般不会重新出题目,大多都是在之前的题目中改的。从历年真题就能够知道重要考点是哪些。
2.考试心态:低空飘过即可。
以前上学时,总想着有拿满分。但其实不仅很难,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心理压力,放低心态,低空飘过即可。
不要以全部学会为目的、不要以拿100分为目的。最低要求是通过考虑考试,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拿更多的分。
三、小伙伴的举一反三
当我说完分享完这个概念后,阿榛说:
“这让我开始想我工作上的关键成功因素,想快速缩短时间,进入到后面更多充裕的时间中”
小逸说:
“就比如说互惠生。怎么能让家庭满意?我重要学好开车就可以了,因为我要送娃娃上学。”
哎呀,这两货太厉害了。这么快就开始举一反三了。
对呀,企业要成功是如此,学习也应该这样,而且应该说做任何事都要考虑KSF,都要考虑关键成功因素,让自己减少做无用功。
最后推荐大家看这本书本田直之的《杠杆时间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