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冬吴相对论》的一期节目《从容变老》,颇有感触。“老”,这个字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退缩,死亡的临近。死亡这件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死亡的过程。老,是一个我们永远也避不开的话题,这是一个生命体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们拼命的将自己妆扮的成熟些,唯恐别人说自己太年轻;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女们又拼命装嫩,想让自己看起来是二十多岁的年龄,每当有人夸自己年轻时,笑开了花,可岁月留在眼角的痕迹又将自己的真实年龄给暴露了出来,怎么也遮掩不住。整个社会对美的欣赏的标准都维持在了单一的二十几岁。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整容美体的大军,渴望通过科技使自己青春常驻。
荣光四射的外表能弥补得了内心的日渐荒芜吗?有人说,人的四十岁之前容貌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之后的容貌是自己修的。一个人经历过的事情,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全都在自己的脸上写着呢。腹有诗书气自华。靠金钱强行求得的外表只能用来掩饰自卑,给自己带来虚荣感之外,别无他用。
在人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十几二十几岁青春靓丽、三四十岁的韵味十足、五六十岁的宽容大度、七八十岁的智慧淡定。当代的我们总是喊着自己获得太累,将现在和三十年前相比,物质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可选择的余地越多,将自己和他人对比时产生的落差也就越大。获得太累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满足不了欲望,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欲望。以前,周围的同龄人看着年龄都差不多。可是,网络上大把的五六十岁的女人看着像二十岁的小姑娘。心里的巨大落差,便让我们产生了追求年轻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