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工作
《父亲》教学案例

《父亲》教学案例

作者: 兰希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8:48 被阅读0次

[案例设计描述]

      苏霍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增进生活中的内容,张扬学生个性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思考体验,从而实现以知识与技能为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

    本文选自高二选修课程《现代散文欣赏》课程中有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本文而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选材生活,情感丰富,语言质朴而清丽,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在把握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散文语言把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语言特征基础上,也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文中父子之间的故事更能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丰富情感世界,积极去感悟生活,在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中体悟生活的艰辛、亲情的美好,在有感情的反复品读中激发学生生活体验,从而更深刻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与交流的感悟性学习。

[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父亲形象

2、体会伟大深沉父爱,感受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父子间浓浓深情

教学难点:

1、学习鉴赏散文基本方法

2、领悟本文清丽抒情语言

教学方法:品读体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歌曲刘和刚的《父亲》课件

[教学过程]

一树梅花万首诗——还原一个山里的父亲

    本文是写人散文,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如何去把握人物形象是我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的,我先用刘和刚的歌曲《父亲》作为导入,因为这一段音频配视频的音乐,画面直观而感人,能很好创设情感氛围,画面中的父亲画面与文中有诸多的相似,在此基础上,我还展现了罗中立的一幅经典画像《父亲》,更能打动学生情弦,于是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学生思考几分钟后,纷纷作答

生1:父亲是勤劳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1:文章第2段,写父亲劳动的几幅画面

师:好,你能否据你的感悟给我们朗读一下呢?生读

师: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请问:大雪天打着赤脚,猫头鹰的啼叫声中归来等等,这仅仅只是勤劳吗?还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若有所思):穷,艰辛

师:对,生活的艰辛,父亲的不易,除此外,父亲还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生2:父亲是朴素的,文章第10段写“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色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

师:找的很对,这位同学读得也很有感情,还有吗?

生3:父亲是土性的,课文第3段(读)父亲常说:“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父亲热爱土地,把一生奉献给土地

师:很好,除此之外,还有地方体现土性这一点吗?

生3:(找了一会)有,文章第16段,父亲送我上大学,看见校园和同学时很自卑对我说:“崽,我不图你有什么大出息,将来混得和他们一般人模人样儿,我就满足了。”这也体现了父亲的“土”和极易满足。

师:这位同学找的很好,那么,作者眼中一个词父亲象什么呢?

生4(思考):父亲如山“我的永远像山一样挺立的父亲。”

师:很好,文中的确几次提到这一点,“如山的背影”我们可以总结出父亲的勤劳质朴,山般坚韧,我们大家想想,刚才是怎么归纳出父亲的这一形象呢?

生略思考,个别开始小声回答: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等

师总结:好,大家陆续说了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方面来刻画父亲形象,我们把这些统称为细节描写,多媒体展示关于细节及其作用,联系本文再让学生找一些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学生举例中经典细节:(1)父亲掏钱细节:“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钮扣,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带着五十元钱。”体现了父亲对钱的珍视,对儿子的疼爱和生活的艰辛。(2)两次写到父亲“眼睛红红的”体现了默默无言的对儿子的疼爱。师再次归纳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完成教学重点。

二、豪华落尽见真谛——品质文中清丽的抒情语言,师导入:文贵情真,散文的重要特点是抒情,文中包含的浓浓的父子情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不需多么华丽的词藻,无需无病的呻吟的感叹,那么真实的山里人的生活,我们大家也来自山区,如果你也已被深深打动,请你找出那些令你心动令你感慨的语句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深处,感悟这份生活,设计本题为突破本文难点,把握本文语言和请丽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激发生活体验从而感悟生活,感受人情人性美,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几分钟后,生陆续发言。

生1:我很喜欢第10段,轻声读“别了,我的贫瘠……滩声中离去”

师:好,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感触呢?

生1:这些文学写出了故乡的贫穷脏乱,但作者因为热爱故乡,所以在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很令人感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诵感受一下

生齐读第10段,师:还有吗!

生2:我喜欢文章第7段,写作者拿到通知书时,父老乡亲热闹庆祝的场景(朗诵)“山里的暮色升起,村庄里传来亲切的犬吠声……”这些句子我觉得很温暖,写出了父老乡亲发自内心的高兴和对我的期望,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相似,觉得质朴而温暖。

师:的确如此,故乡的人、事、物都那么朴实,却能令我刻骨铭心,因为这里有着浓浓的爱啊。父亲、故乡这些人和事都令我感动,文章作者又如何表达出这份感动呢?

生3:文章第20-21段写道“我”的父亲的背景,我永远像山一样坚强挺立的父亲,是我生命的路碑”,“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作奋进的风帆”。这些句子让我觉得作者的父亲对故乡一往情深,将故乡的一切都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让自己在前进中不断提升自己,故乡和自己融为一体。

师:这位同学很有感触,也说得很好,我们大家再来体会一下。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再交流。找出文中一些有感悟的句子,这些包括一些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语句,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看法,教师适当点评点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体验,如很多学生又举了一些有哲理思考意味的句子(文第8段)作者对自己与父亲两种生活方法共同生活态度的感悟,体验本文语文的清丽。

三、悲欢离合总关情——父爱恩重如山

本文的美,不反是语言形式的质朴美,更有其丰富的内涵,文章记叙了父子的三个生活片断:接录取通知书、上学途中及父子分别,每个生活片段都栩栩如生再现山里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写出了真实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品出生活的真意及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深情,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感、价值观,对人格的提升和完善,语文课堂也该来自生活、感悟生活,释放师生内心美好而炽热的情感,我由此设计第三个问题:朱自清的《背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深沉厚实的父爱,那么文中作者感受的又是怎样一份父爱呢?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再次品味文章,自主体验感悟,自由表达。

生1:很沉重,文章第18段作者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二十元钱时,作者写道“那是二十元,却仿佛接过一座山”“我的心一阵颤栗”,父亲的爱太伟大,很沉重让我感觉。

师:好,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2:文章第19段写父亲落泪,我觉得很感动,因为作为山里人的父亲是不流泪的,他却为他的儿子流泪,他用红红的双眼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默默无闻的大爱,令人感动。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很好,情到深处人落泪,父亲的爱让作者感到沉重,但有这样默默无闻的大爱,也会让每个身为人子的心里感到——

生(齐):温暖、温馨

师:的确如此,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朱自清和他的父亲不曾经历作为山里人的我和父亲的生活经历,文中作者父亲经历太多生活的磨难,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在这份艰辛中浓浓的父爱,这份爱是略带苦涩的,但却一样温馨,一样令我们感动。

板书:苦涩而温馨

留出几分钟,让学生两次体会文中(浓浓的父子之情,感悟生活的悲欢离合及父爱的恩重如山,再次播放刘和刚的《父亲》,掀起情感共鸣的高潮,引导学生再体验感悟。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开放性的由学生主导的课,我尽量避免喧宾夺主,把自己放在课堂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品读探究,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为情感价值观进行一次深刻反观和反思,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课堂状态必须是自由对话,教师要杜绝课堂中“包办现象”。沉闷专制的课堂产生不出鲜活的思想,就好比一潭死水永远产生不出活力与生机一样,自由的课堂如同活力四射的泉眼,思维的火花将永不枯竭。老师应该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形成更和谐的课堂师生互动关系。

其次,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阅读体验文本,由读到品再到感悟,给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的平台,让他们自主体验探索,提高审美素养。

再次,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应该提倡人文教学,象本文这杰写人抒情散文通过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通过课前课后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感性的图片到深入文本的逐步感悟,把僵化的教材还原成活生生的生活,在课堂上唤起学生内心的深处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置身其中细细品味,获得为人为文的思考,通过这种熏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水平。

当然,这堂课我也有些不足之处,有时还是忍不住想要喧宾夺主,急于总结,让学生表达真切生活感受的机会有点少,文本放得不够开,过于注重能力目标,在情感目标上还需深入,今后还需好好改进。

相关文章

  • 《父亲》教学案例

    [案例设计描述] 苏霍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自我教育...

  • 如何开发案例教学的教学资源

    如何开发案例教学的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案例部分的资源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教学案例部分包括案例...

  • 案例教学法的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和培训方式,最广为人知的是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今天,哈佛商学院已经实现了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

  • 教学案例、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如何写

    一、教学案例 1.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

  • 案例研究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1 对教学案例的理解。教学案例就是蕴含教学疑难问题、提供教学启示的教学故事。观课议课中的案例研究包括两个部分:选课...

  •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1.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

  • 摘/ 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该怎样写

    1.教学案例 1.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

  • 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如何写

    教学案例 1.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

  • 2022-10-25刘祥:教学案例分析的意义指向

    今天阅读内容为:《教学案例分析的意义指向》,阅读有收获,多看评委的观点,指导日常教学。 教学案例分析和教育案例分析...

  • 无题

    今天听了一节分科学习——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教学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xf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