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晴
北京市昌平区八十四亩地11号院:农民之子与其他两家公益机构联合办公所在地。
这里有糙米,白云,莲子,海浪,原野,小葱,阳光,山娃,咕咚。伙伴们邀请我给自己起一个自然名字,想了想,于是说:风子吧。
早晨去84亩地机构,上二楼发现办公室还没开门。于是又下去坐在院子里的酱红色的破沙发上等候伙伴们来开门。
院子内一五、六十岁老大爷,见我一个人在沙发上坐着。应该是觉得面孔挺新,就询问来这里干嘛的。
答:做志愿者。
大爷又问:给钱么?
答:不给。
大爷说:吃多了吧!
心里有点别扭,但还是笑了笑回答:嗯,我吃撑了。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晴
农民之子是服务社区流动儿童的一家青少年机构,待得时间最长的是在半塔村社区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租用当地一个大叔的小四合院房子,进门迎面是一个活动室,每天下午或者周末,社区的孩子会来这里做手工、下棋、玩耍,左手边是图书、绘本室,里间供义工住宿间野人部落;右手边是一个小的会议室加厨房。院子不大,但布置很紧凑。
平日整理下图书,打扫院子和图书馆,闲了就窝在书架下的沙发里看书。下午放学会给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读绘本,周末和小朋友一起在社区厨房做水果沙拉,包饺子,放电影。
每天下午四点半孩子们放学后疯跑到院子里:大笑着大喊着“疯子”老师。他们应该觉得这个叫“疯子”的老师确实有点呆呆的,傻傻的。
而我确要忙着使他们安静下来,督促他们开始做作业或者看绘本。有时看他们在院子里跑的满头大汗,会喊他们停下来,听风吹风铃的声音。或对他们说,来,咱们一起作一首诗好不好。他们一听,全都哈哈笑了起来:作诗?!然后就有了这篇《孩子们写的诗 》:
热热的风儿吹的有点热,
叮叮当当的风铃被风儿吹的叮叮当当响。
可爱的孩子把风子敲得叮叮当当的响,
调皮的孩子摘掉风子的眼镜,
然后嘻嘻哈哈的笑着跑开了。
(这是四个二三年级的孩子一人一句一边大笑做出来的诗)
有一段时间他们喜欢往你身上爬,就像猴子爬树一样,拽着你的胳膊往上爬,以前从没接触过这样的架势,不知道该怎么制止他们。因为胳膊被拽的很疼,就编造了一个说辞:这样拽人爬是不礼貌的行为,不应该拽别人的胳膊。有时候,会坐在台阶上和小朋友聊天,有一个很活泼、开朗的三年级小女生,很喜欢爬人。
M说:老家哪里的。
T说:河南信阳。
M说:恩恩,老乡呀,俺也是河南的。
T就喝喝笑起来。
M说: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么,来北京几年了。
T说:恩,两年多了。
M说:老家还有谁,喜欢北京吗。
T沉默一下:以前有两个姐姐,爸妈在外打工,大姐姐掉水了淹死了;后来,二姐姐也掉水了淹死了。爸爸妈妈担心我也被淹死,所以就带到了北京,一直带在身边。
M。。。。。。
对话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心里一阵难过,感觉自己做错了,不该问,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才好。
停了一会,站起身来,对她说,来,爬树吧。之后的时间里,再不敢和这里的小朋友随意地聊天。
在这里,更懂得了陪伴的意义:只要有你身边在就好!
根之悟:每个人作为一个人,每做一件事,根在哪里,为何根要一直深扎在那黑暗、冰冷的泥土里?有些事走的慢,走的非主流,走的艰难点,代价是必要付出的。但不能为了快而快,也不能为了慢而慢,而是慢慢来比较快。
很喜欢台湾的那句民间谚语:“吃太快碗就打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