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读《追风筝的人》

也读《追风筝的人》

作者: 炳晔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1:12 被阅读0次

        近几年,我是读不得译文的,译者潦草的文字把外国文学作品作践的面目全非,阅读时像咀嚼一堆杂乱的枯草,索然无味。我曾试图阅读人们热捧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但最终译者平淡无奇的文字和通篇病句让我寻不出京东的况味,不忍卒读,悄然合上书扉。我喜欢汪曾棋,汪老的作品字字珠玑,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句句得体;我喜欢冯骥才,大冯老师是博导,文字功力不可小觑,字斟句酌,亦推亦敲;我还喜欢苏童、莫言、毕飞宇,贾平凹......他们的作品洞悉人生,充满智慧,当然更好的是他们 的文字功力。

         是什么让我捧起《追风筝的人》?有一个叫彼岸晓吾的博友,她突飞猛进的写作水平令我疑窦丛生,初进博园时她像一个懵懂的胖娃娃,可你能眼瞅着她长,白天长,黑夜长,看着她就像看到庄稼地里“咔咔”拨节的玉米,只种下几十天就高大壮硕,该收获了。她推荐读《追风筝的人》。

        曾记得有人说过剧透是违背道德的,它剥夺了人们享受一本好书的权力。但我还是忍不住说我从书中看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星罗棋布的房子、直角的街道,街头飘荡着蒜香的烤肉,天边棉花样的云朵和远山皑皑的白雪,我嗅到了阿米尔家的蔷薇花香,鸟儿扑棱棱地飞越树丛,还有那静静的低矮的泥屋,里面住着受尽屈辱却勇敢忠义的少年哈桑。

        从书中我知道有一个被称为哈扎拉的民族,他们和中国人血脉相连,当年成吉思汗驰骋疆场,铁蹄遍布世界多个疆域,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后在阿富汗留下了驻屯官兵,他们的后裔本是我们的骄傲,但在阿富汗,他们被称为哈扎拉人,种族的歧视让他们身份低微,饱受折磨,他们的财产可肆意被掠夺,肉体受尽凌辱。此书就是以阿米尔少爷与他的仆人哈扎拉少年哈桑的友谊开始的,故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道德、忠义、勇敢、背叛,不时撕扯、噬咬着读者的身心,让人们反思人生,思索人性,并随着阿米尔的成长净化着灵魂。有一种书当你打开就放不下手,它牵着你的心让你泪流满面,这本书就是。

    让我们看一看书中经典警句吧: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比从来就没有更伤人。

    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得太累了。

    我们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

相关文章

  •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 追梦的人——读《追风筝的人》

    知道有这么本书很久了,一直都没有想看的想法,也没有买回家的意思,即便为了凑书单买来也一直没有看,年前书荒严重时也不...

  • 我追——读《追风筝的人》

    原创 二附中默然凤 6月24日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人古老的冬日风俗。比赛一大清早就开始,直到仅剩一只胜出的风筝在空...

  • 读《追风筝的人》⑤:追什么?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主题太多样了,书中人,看书的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追逐的风筝。 对于阿米尔而言,他...

  • 也读《追风筝的人》

    不知大家有过几回这样的经历:抑制不住的想大笑亦或抑制不住的想发火,怎么着都想一吐为快。《追风筝的人》用质朴的文笔,...

  • 也读《追风筝的人》

    近几年,我是读不得译文的,译者潦草的文字把外国文学作品作践的面目全非,阅读时像咀嚼一堆杂乱的枯草,索然无味...

  • 我追——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追”,短短两个字,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结尾,也是书中故事的结局!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读完心中有遗憾,因为我...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们都应努力去追我们内心的风筝。 在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在心痛的同时感到的是涓涓流水般...

  • 如果对自己勇敢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如果追风筝的人手里拿着...

  • 追《追风筝的人》

    本周读书心得:一个三晚查课中偶然发现某班一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读,直觉告诉我,肯定不是教科书,翻开书皮,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读《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wo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