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屏上显示:头条、微博、安徽省及市县镇各中小平台逐一刊载转播,清华大学8月24日开学典礼上,校长点名13岁少年新生盛一博。
本村著名老木匠盛师傅比我大十四岁,他二儿子盛国平的独子名一博。
身为本村人,又欢喜码些字,内心总有感慨不说不快。
七仙女遗留了一根很白的飘带,一头就扭在本村新屋组的那棵上千年的大枫树脚上,枫树上边一排黑十间瓦房就住着一博爷爷奶奶,再上十多米山梁,古南岳即雄擎的天柱山呼之眼前。
爷爷奶奶收拾着山凸山凹的旱地与水田,每年仓禀库满,黄牛六头,山羊拖着白胡须十三、四头,黑猪与黄狗,鸡豚鹅鸭尽在屋前屋后。
大儿子,二儿子均在县城教书,小儿子工商个体。
过年过节,一大家子团聚欢欢乐乐。
青少年都怕爬山,这山是怎样的山?自镇区小花桥沿河埂向西,绕佛子禅寺,贴在红旗水库水面左边,一笔勾勒十二公里,一个之字接着一个之字,攀上海拔750米,恶石挡路,徒峭河水隔断,没有通车前,可想而知孩子们回老家多么不易。
自恢复高考后,先后走出这深山的学子就有80位,党、政、军及业界成材者很多,今年13岁的少年盛一博更是一鸣惊人,他是接替父辈走向罗马,走向北京的新一代!
山村50岁以下的一代接一代人,内心向往外界是很自然的想法。既使学业不成也在外界打拼,所以迁居镇区,旁边人都说山里人比畈区人努力多些,他们不努力不行呀!一切都为生活。
基于这一点,又是山区人遗存长处。
大家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就出生在罗马。畈区镇区也和罗马差不多。
中国人都知道:条条大路通北京,北京人口众多。北京籍的北大、清华生岂能与偏僻山村的学子相提并论!当然不排除北京籍高分学子。
也不知多少人,想尽了办法也无从改变这现实。设想拉萨安家落户,农村人行吗?那只不过是搞笑的一谈。
前段有说安徽高中生在北京当保姆,闲余铺导人家高中生,主人震惊,我相信确有其事。教育改革,这一鸿沟还是无法跨越!
下面就我知道的简述下少年盛一博的历程。
盛一博参加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汇报
罗马、北京并不远,清华少年出我村
8月24日,清华大学邱勇校长,在《向美而行》的主题讲话即新生开学典礼大会上说:年龄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4年5月,刚满13周岁,来自安徽……
邱校长在开学典礼上
罗马、北京并不远,清华少年出我村
2016年4月22日,一博还是合肥一中的高二学生,和两位同学一起应清华大学邀请参加海峡两岸优秀高中生体验营,在科技展上,邱校长握手嘱咐:清华的大门向你们敞开,祝福你们明年来清华相会!
半年后,于武汉举行的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总决赛上,与同班同学陈俊杰分获金、银奖牌。陈俊杰获保送清华,盛一博预录取签约清华大学。
开学典礼上,左边中间为一博
一博对媒体说:一两岁时,母亲抱着我在父亲的讲课的课堂上旁听,也算是从小就有这样一个物理学习的环境。
多么朴实的话,也揭示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一博爸爸说:等他长大成材,为国家做出点贡献了,我们再邀请你们,谢谢媒体关注。
山村出生的一博爸爸在潜山二中教高中物理,妈妈是一名县城里辛苦的出租车司机。
面对常人还是初中生年龄的孩子,父母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据其堂叔介绍,为了照顾年幼孩子,特别请假一年,在合肥一中附近租房陪读这高三一年,一博不负所望,以645分园了清华梦,园了父母梦,也园了家乡山村人的梦……
我问堂叔,一博家有没有搞宴席,回答出人意料,他父母说:还是让孩子静心学习,莫误时光,不讲虚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