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一班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上一封家校信我们聊了关于如何辅导孩子作业,结果马上就见效了:上周孩子的卷子,在大家科学的辅导下,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获奖的孩子们一个个开心地走上讲台,有的孩子笑着说:我进步了!下次我要考得更好!那一刻,家长的用心陪伴已经转化为孩子上进的力量。
周五评讲试卷时,我给孩子们讲了看图写话扣分标准:少写题目扣2分,开头不空两格扣2分,少写一行扣1分,书写不工整扣1分,出现错别字也会适量扣分。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希望本周的试卷能出现更多的满分作文。
人间五月,草木葱茏,也是河南省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本次的活动主题是:家校社共育,促进心理健康。
借此机会,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 敏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因他人言行产生不安或焦虑情绪。
2. 叛逆独立意识增强,反对过度约束,喜欢表现自己不同的一面。
3. 嫉妒看到他人优势(如学习成绩、友谊等)时,可能产生怨恨情绪,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
4. 自卑因过多否定自我,容易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行为上表现谨慎退缩。
5. 孤独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常感到与周围人缺乏连接。
三、家长可以怎么做?
1.倾听孩子说话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
2.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3.鼓励夸奖有方法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4.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5.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家校合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播种好习惯,培养好性格,才能护航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愿家校携手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成长之路!
您真诚的朋友:梁娜茹
2025年5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