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还没出来时,家中一位热情的亲戚就提出要请她的朋友为我报志愿提供意见。
高考结果惨遭滑铁卢,只超了重本线一分,是我从未预料到的成绩。志愿书上那些在我的排名附近招生的学校,我从未听说过,如此刺眼,昏沉了好几天,根本不愿面对报志愿的事。
亲戚的朋友说,他会想办法让我冲进一所比较好的学校的,那时的我并不太了解报志愿的情况,而且一直深信“志愿填好等于多考几十分”。于是,我勉强打起了精神。
饭桌上,那位长辈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浏览着志愿书和我手写的成绩单。
“你这排名,中大是不行了,华工也不行吧,华师能上吗?”
“我只上了线一分,华师是肯定不行的。”我抑制住自己几乎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假装冷静地回答。我知道长辈的这句话本是无意,可饭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清楚这无心之语有多刺伤我的心。
吃饭时,我沉默不语,美味的饭菜也难以下咽,脑海中反复回放着刚才的情景,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大人们以为我又在为分数伤心,纷纷安慰我。
“考差了也没关系嘛,你要知道你还是比很多人要好啊。”
“对啊对啊,你看我女儿去年不也只考了个专科。”
我说我不要跟别人比,跟自己平时比就是差了很多。
大人们拿我没办法,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还搬出了许多例子,又告诉我谁家的孩子只能去读高价二本,“你至少不用去读高价呢”,大人们纷纷赞同,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他们当然还没有停下来,又说起他们一位朋友的孩子读完本科就考上了下面乡镇的公务员。一提到公务员,这些在体制内活了几十年的长辈们坐不住了,都劝我一定要考上家这边的公务员,理由不外乎是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罢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对父母说我不想一直留在这小县城,而亲戚们看我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正在吃棒棒糖的三岁孩子,他们大概认为我幼稚,认为我不知世事艰难。他们看见我的反应,却也并不着急,也许是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我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认清现实,突然觉醒吧。
选专业时,亲戚们再次搬出了身边的例子。
“XX的儿子读了财务管理,最后考上了公务员,这个专业挺好的,你可以考虑一下”,“像公共管理、行政管理这样的专业以后考公务员是很对口的”,“读金融也挺好,XX的女儿就是金融专业,去年就考进银行了。”
我终于理清了亲戚们的逻辑,只要有哪家的孩子考进了银行或考上了公务员,那这个专业就是好专业。学历、努力程度、机遇、运气…这些都是不必提的。
原本就面临着高考失利,对未来一片迷茫的我,在亲戚们的热情“人生指导”之下,感觉自己的人生几乎要失控般无力。
我最终选择了一所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喜欢关注人的内心的我想要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使亲戚们曾说:“大学四年你就不要有什么兴趣了,专业好就业才是最重要。”
我的选择是我与现实协商的结果,也是我冷静过后不愿受控的心的驱使。
我从心底感激那些热情为我提供意见的亲戚们,我理解他们想要自己的孩子生活安稳,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的心愿。
但这是我自己的人生,人生很长,我还是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