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之汉服基本结构体系(首服)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之汉服基本结构体系(首服)

作者: 周希孟 | 来源:发表于2015-12-20 15:23 被阅读311次

首服,亦称元服。元本指头。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

汉民族的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足见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

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冠巾对应着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后,士人冠而庶人巾。衣冠齐整才是完整的仪容,古人重之。

不过,冠巾文化几乎是男子的特权。在男尊女卑的几千年中,女子除了命妇的凤冠、翟冠外,便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

很多年后,在历史已经屏弃了性别局限的时代,我们开始汉服复兴,倒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

反而应该欣喜地看到:首服文化也弥补了男式汉服相对样式单调的缺憾。

男子首服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

冠最流行的时期在先秦两汉,相对巾的普及早一些。

冠历来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着士人的尊严。

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

《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至死捍卫君子不免冠的尊严:“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庶民或“卑贱执事者”却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巾最早不过是随便裹发的一块布,

不能出现在正式场合,最初,上层士大夫不过燕居时偶尔戴巾,后逐渐通用,到汉末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为雅尚。

因为巾与平民关系密切,故天生带着一丝闲适,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发展,

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幞头后,巾帽文化愈加兴旺,到宋明则达到顶峰。

所以,于汉唐时向前来留学的日本,巾帽文化鲜有流传,相反,于明代师习华夏的朝鲜,巾帽则大行其道,发展成为现代韩服中重要的元素。

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

冠起着官阶职别的区分作用,名称常来源于其寓意,如法冠也叫獬豸冠;

巾帽则搭配常服(当然,不能排除幞头类与公服的搭配,九品官服常作为庶人的婚服),

多与时尚关系密切,往往一种巾帽会蕴含着一段逸事佳话,如,东坡巾、程子巾,大众津津乐道的同时亦效尤纷纷。

在戴法上,冠冕类和后来的巾帽不同之处在于重视固定头发,

一般需要通过笄直接固定在发髻上,另外还要在下巴处结璎,这样就很牢固不易散落了;

而巾帽类的戴法则随意多了,一块或软或硬的布、纱,通过各种不同的包扎或折叠方式,缚罩在头上就是了。

相关文章

  •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之汉服基本结构体系(首服)

    首服,亦称元服。元本指头。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 汉民族的成人礼—...

  • 汉服小知识(二)

    汉服小知识(一) - 简书 上篇介绍了汉服的十个结构,这篇我们来讲讲汉服的三个基本特点。 一、交领 汉服一般...

  • (九百二十八)汉服

    汉服 汉服,汉人即华人,汉服又称华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

  • 2019-05-06

    汉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服饰体系,有六大基本元素:平面结构,五行五色,交领右衽,绳带系结,上衣下裳和宽袍大袖。汉服的六...

  • 汉服是什么?

    汉服是什么? 答: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汉人即华人,故汉服又可称华服,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 我...

  • 芷江也可以拍出这么美的古风汉服照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如今,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

  • 汉服

    汉服 特别喜欢汉服,因为对汉服的文化特别的喜爱。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

  • 关于汉服

    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

  • 汉服结构小知识

    交领:即上衣穿好以后左右领相交。 右衽:即衣襟向右掩,也就是右襟在内,左襟居外并压住右襟一直偏斜至右腋下。 绅:较...

  • 汉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 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服系统知识大纲之汉服基本结构体系(首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hm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