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艾·弗洛姆《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爱的艺术》

作者: Big善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5:45 被阅读65次
五天翻完一本书(;一_一)

笔记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该书立足于“爱是一门艺术”的基本观点,以哲学思考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爱,当代西方社会中爱的演变,以及爱的实践理论。

全书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1、爱是一门艺术

2、爱是一种情绪

3、不同类型的爱

4、东西方神爱的差异

5、爱的实践


爱是一门艺术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是可习得的,既需要掌握理论,又要掌握实践。

他提出现代社会中 人类克服孤独方式有三种:纵欲、与他人保持一致、从事创造性的劳动。

从这三种途径来看,通过纵欲摆脱孤独只能是暂时性的;同一组人的统一只是假统一;而创造性劳动是创造者和造物的统一,并非人与人的统一。因此这些方式都不能解决人类存在的问题,关于实现人与人的统一,真正和全面的解决方式要在爱中寻找并实现。

爱是一种情绪

爱是一种情绪。成熟的爱是“给”而不是“得”。作者以为,有创造性的人会对“给”有不同理解,他们认为通过“给”才能体验自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

一个人能给予别人什么?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比如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感、悲伤……都可以给予。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给予,还有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等要素,它们也是所有爱的形式所共有的。

母亲的作用是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面对困难,并且解决它。

但母爱实际上是一种消极体验,因为它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什么都不做就能赢得母亲的爱。

不同类型的爱

作者在写不同类型的爱时,写到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

弗洛姆认为:

“博爱”,博爱是对所有人都有责任感,关心、尊重、了解他人。人人平等是博爱的基础。《圣经》中提出爱他人应如爱自己,正是对博爱的诠释。

性爱是两个原本分开的个体的结合;母爱是过去一体的人分开了,成为彼此独立的两个人。好的母爱,不仅允许这种分离,还会努力去促成它。

自爱和爱别人并不相互排斥。爱另一个人是爱的能力的体现,能爱另一个人,才有可能爱所有的人。而所有的人,必定也包括自己。

东西方神爱的差异

在西方宗教中,对神的爱就是相信神,它是一种思想体验。而在东方宗教中,对神的爱是一种强烈的感情体验。

爱的实践

实践的基本条件包括纪律、集中、耐心;

特殊条件包括克服自恋,培养谦恭、客观、理智的品格,本人的成熟程度和创造性倾向,以及对世界的信仰和勇气。


小心得

爱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不论是母爱、父爱、性爱、神爱。爱是一项积极的活动,如果爱一个人,就会对这个人有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逻辑性较强,遵循从理论阐述到实践指导的顺序,不过本书更多的还是从哲学思辨角度阐述关于爱的哲学理论。

最后,一个懂得“给”的人即使不懂爱的理论 也能很好地爱身边的人,所以实践很重要,告诉自己不要贪图一时的“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艾·弗洛姆《爱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i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