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静下来写东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平时的千篇一律无法生出感触的时候。似乎一天一天,也就这么过了,然后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也许多数人都在这一日三餐中,一代,一代的过去了
相比以往,我们获取咨询更丰富,便捷,但少有天才,看看历史上那些20多岁封侯拜相的人,或者近代,我不太记得,比如电影《无问西东》的彩蛋里边儿,泰戈尔来清华演讲时,身边站的全是20多岁就已经崭露头角一些文学大家,实在是想不起名字了。为什么我们现在都这样慢?大学毕业24岁左右,啥也不懂,很多大学生被骗还是很傻很天真。是不是,这种教育的问题,之前是精英教育,所以人才成长特别快,现在普及教育,甚至功利性特别强,所以从门槛到格局就自发低了?当然,可能这里面有幸存者偏差,以往我选择的都是当时历史上出类拔萃的那一小撮人,可即使是拿我们现在的20多岁的年轻俊彦,似乎成就相比也有限。好像我们用技术催熟了各种农作物,却让自己成长的更慢了?当然排除那20%的人
额,应该也不是精英教育的问题,毕竟先秦时期,草莽英雄也是数之不尽。这话题有点大,只是在写的时候爆出新闻,山东大学的伴学制度,一个外籍,多是穷困非洲来的留学生,免费读书,最好居住环境,还有3名异性伴读。而且还可以给伴读打分,这分直接影响伴读的学分。然后到最后,就成了女朋友,是不是临时的不得而知。要说大学都这样了,还怎么指望孩子能够学到什么东西?
从最近个媒体的频繁曝光类似事件,可能是教育改格的前奏吧,希望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