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
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万华世界

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万华世界

作者: 琼音回响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16:10 被阅读0次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陈丹青先生的文化片《局部》。不知道是不是这部片子早期宣传力度有问题,从2015年至今,它已经播出三季,但知名度始终不是很高。

后来我想,这真的不是宣传度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严重泛娱乐化所致使的问题,相对比梁文道、陈丹青、白岩松这些文化学者的节目,观众更喜欢的是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是李佳琦,是李子柒,是郭老师……

你没法让一群天性庸俗的人热爱艺术,好在也大可不必让庸俗之人心生热爱。首先,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美被艺术家造就之后,本身就不是准备给所有人知道的,它不是作为文化缺失者的社会福利;其次,从人的角度来说,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因此艺术之高尚,之永恒,不可说,也不必说。

《局部》第一季共十六章,每章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这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艺术知识和陈丹青先生对艺术的见解。其中,第三章《人民的胜利》讲述的是《流民图》的故事及其作者蒋兆和先生的个人命运,包括了陈先生透过一幅画对历史、对政治的批判,对苦难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解读。

《人民的胜利》剧照

前一段时间我看毛姆以法国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有这样一句话“苦难使人高贵是不正确的,让人高贵的有时是幸福。而苦难,大多数情况下使人们心胸狭隘,一味报复”,于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一意孤行的执迷者、凶横野蛮的暴徒、不容于世的男人,一个只为艺术燃烧的灵魂。于是我想,如果毛姆有机会以一位中国画家的生平创作小说,他大概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也不会塑造出此等形象的文人。

像斯特里克兰那样的作画者,在我们熟知的中国大师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国人评定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值不值得尊敬,是把他的作品和人品结合在一起看待。老百姓自古以来对于文人的期许,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身浩然气的文人形象。而缺乏家国责任感的人,一个在道义上、精神上有污点,至始至终坚持利己主义的文人,纵然留名,也不会被后世看重。

有人觉得我在说大话,在有意拉高格调,在文化媚雅。他们说文艺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我更加相信的是,文艺的作用是让时代有思想、有能力的观众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肩负起人间道义的责任。高处不胜寒的作品美其美哉,却没有现实价值;而过度关怀特定群体的作品,虽然畅销,却缺乏思想价值。

《流民图》 蒋兆和

回到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这幅作品不是在描绘花车前高呼胜利口号的人民,也不是赞颂战役中英勇抵抗的将士,而真正站在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立场上,怀揣人类同感心绘作出的作品。作品中幼小者伏地而息,年老者掩面而泣,痛苦的呻吟从无声的画卷流出,那是山河恸哭的悲惨哀鸣,也是一个诚实的画家的血泪结晶。十五米长的画卷申诉着一切正义或非正义战争本质的残酷血腥,拨开光鲜的胜利皮囊,是成千上万为了躲避战火流离失所的人民,成千上万破碎不堪的家庭。在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讴歌之声不绝于耳的文艺环境下,《流民图》像鬼魂一样令四海流民潸然泪下,唤醒了迷醉在胜利光环下人们独立反思的能力。

人光有艺术才能也不能叫艺术家,光有文化知识不能叫做知识分子,光有雄奇成就也不能就叫做伟人,知道珍视自己的才能并能给社会带来趋利性改变的人才叫。

行文至此,就欲结束。但笔者深知自己是一个俗人,大概没有权力说出如上评论,读者观后且一笑而过吧。

相关文章

  • 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万华世界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陈丹青先生的文化片《局部》。不知道是不是这部片子早期宣传力度有问题,从2015年至今,它已经播...

  • 艺术家杨振洋如何评价陈丹青的书法

    陈丹青油画作品 陈丹青油画作品 陈丹青油画作品 陈丹青油画作品 陈丹青油画作品 陈丹青油画作品 陈丹青书法作品 陈...

  • 起步了,怎么停得了?

    ——读马家辉《温柔的路途》 最爱游记类散文,跟随作家的脚步,欣赏世界美景。最难得的,是洞见世界某一...

  • 陈丹青:我不知道画什么

    ▲展览现场 陈丹青作品 我不知道画什么 ——聆听陈丹青 地点:尤勇画室 时间:2016年12月29日 人物:陈丹青...

  • 陈丹青

    陈丹青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 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

  • 木心文学回忆录:世界乱,书桌不乱

    许多人认识木心,是从陈丹青开始的。 陈丹青记录木心先生讲了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讲座,有了《文学回忆录》。 世人才开...

  • 圆桌派 美梦

    窦文涛 刘索拉 陈丹青,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

  • 听陈丹青演讲感受之二 画本身就是语言

    听陈丹青演讲后的感想,�个人理解感悟,思想走偏,非老师之过 主持人问了陈丹青一个问题,在《局部》中,陈丹青没用通过...

  • 莲语学堂|乌龙茶系列视频直播课程【丹青里】 特邀李建国老师

    2020.3.12日,跟随李建国老师视频直播课程 探寻乌龙茶世界,走进【丹青里】 在茶世界的这些年里 去过不少茶的...

  • 读过丹青也过瘾

    因为陈丹青而认识了木心,不是面识,只是了解了他的身世,他的文章。既而因为木心又了解了陈丹青。陈丹青的画并不了解,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万华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q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