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写作坚持日更的感觉就像是军训时期每天晨跑一样,习惯未养成前是一种煎熬,习惯养成后是一种日常。
通常来说,写文主要也只能在两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或清早,或晚上。清早催人早起,也算是一种变相的闹钟,只不过是自驱所致;晚上惹人熬夜,如同一种上瘾的游戏,都是自陷所致。
最早开始在平台写作时,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一定的规矩。一来不了解作者心理(虽然自己就是作者),缺少源于自身的生活思考与体验;二来不熟悉读者需求(虽然自己也是读者),缺少选材的评判与筛选标准。
现在看来,这两点恰恰是在简书写作中最最重要的两点。前者决定“产品”的特色,后者决定“产品”的销量。
简书作者林林总总,成千上万,你的文章要想区别于别人的文章,要么是故事新,要么是观点新。天下的故事,共性的人物关系线虽套路基本相似,但个性的具体事例各有各的不同。你的故事脱胎于你从自身或周边人的生活中提炼出的写作灵感,而你的生活或着说你所感受的世界实际上也就是你最大的特色来源,因为其他人没有透过你的视角、你的背景来打量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这也就造就了源于个体的的新鲜感与多样性。
简书读者同样林林总总,成千上万,你的文章要想吸引他人的注意,要么是“主题”热,要么是“人”热。“人”热更像是一种写作修行的结果或附属品,这是长期写作输出所积累来的品牌效应和流量关注。“主题”热,却是更应好好琢磨的事情,就犹如产品开发之前你会去想它的受众人群有哪些,他们能从产品使用中收获什么,写文章前你同样需要思考它的阅读人群有哪些,他们能从你的文章中收获什么。当然,这种收获未必一定只是知识型的收获,也可能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思想的激发。
结合生活实际与主题热度,你可以逐渐积累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写作经验,一方面可以指导你挖掘生活提炼素材库,另一方面帮助你形成选题标准建立文章库。这样你就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写作计划,慢慢摆脱只是随意生活记录的状态,使写作成为一种可管理、可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这样日更也就没有那么痛苦了,而是真正成为每天输出自己生活与思想的一种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