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离开家的时候有些感慨,遂有此文,也没有什么大的深邃的感慨,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不过是一些生活的絮絮叨叨,只是突然想起了每次离开的时候,父母总是最忙碌的,帮忙着张罗出行必备的东西,叮嘱前后左右需要注意的事情,然后又满怀忐忑和焦虑的送我们离开……——序
过完年后,终于还是要离开家了,虽然因为私人的原因在家多呆了一个星期,可终究,离家的日期到来的时候,还是要走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究竟人为什么要离开家,去远方漂泊呢?为了理想?为了工作?为了见世面?为了自由?为了金钱和权利?或者仅仅为了漂泊本身?
似乎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到远方去,这是一个没有逻辑的逻辑。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活着的意义,于是启程的日子到来的时候,我们便踏上了远走他乡的列车。
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小孩离开家时是怎么样子的,对于我和我老弟,即便是还在假期里,爸妈也会早早的询问什么时候离开,叮嘱我早点订车票以免耽误行程。然后就一边的张罗这要拿什么家乡小特产,吃的用的,趁早打点好放进准备好的行李箱,然后在离开家的那一天,老爸老妈张罗一桌好吃的饭菜,一家人一起吃饭,每每这样的时刻,都能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而在饭后,我们就要奔赴远方,留下日渐年迈的父母,在家细数我们的每一个归期。
在中国家庭,孩子对父母而言,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寄托,而父母对孩子的情愫是复杂的,夹杂着期许,忐忑,焦虑,担忧……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在外面能闯出一番天地,另一方面也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和上当受骗。那种既喜悦又悲伤的心理,像是多种夹杂在一起的原料,五味杂陈。乘车远去的我们,前方有着无数的未知:梦想,抱负,机遇,压力,失败,委屈……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承受。于是乎,只能留给父母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而他们的心情,我们便再也无从知晓,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便再也无法分享。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提到的话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这似乎是真实又无法抗拒的现实写照,我们的父母,他们看着我们在地理位置,身体,灵魂上渐行渐远却无法抗拒,欢喜又无奈,失落又欣慰,他们就是那个看着孩子的背影既喜悦又悲伤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