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个个案(不能分享细节,但其中关键点可以分享)印象深刻,在小时候跟小朋友玩时,不小心磕破了头,但案主不想去找妈妈帮助。我在跟她一起工作时他说:“当时,我很恐惧,每次我做错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停地指责我、说我。我都不敢进那个门……”
想想看,这么小的年龄,宁愿自己流血疼痛,也不愿意面对妈妈,这是人生体验中怎样的“恐惧”?
当我继续跟她工作,再次去看自己这段记忆时,他说:“是,我为什么不自信,就是她总是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我说:“你想跟妈妈讲什么?”他说:“妈妈,其实我不是什么都做不好,你只要告诉我怎么做,我能做到的!”他泣不成声……
案主在职场非常优秀,但他的妈妈一直以为他十分自卑。当然这是一个心理咨询个案,分享我如何疗愈他不是我今天的重点,而是在过去我接手的100多个个案中,让我有另外一个视角,就是从“现在看过去的教养方法”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 现实中,我们多少父母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从来要求孩子不可以这样、不能那样,但似乎父母忽视另外一个重要的细节“告诉孩子到底要怎么做到。”这样教养孩子,带来的只有伤害。
”很快期末考试就要来临,看到孩子的考卷,我们大概都会这么说:“看看,这道题明明给你讲过很多次,怎么又错了。你怎么这么粗心,下次给我仔细点。”
我想说,父母是对的,可是你会发现,这样常常不起作用。可能对孩子来讲知道粗心不好,可是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做到父母讲到的“仔细”?所以,孩子会不断的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养育孩子,带来的只有伤害
教练孩子“如何做到”是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无论父母有多么不舍孩子,但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开始就是以分离为重点的旅程。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唯有教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结果,未来才可以带着爱而放手。
父母可以这样做:
首先,停止指责。在亲子关系中,对于沮丧的孩子,父母语气稍稍带一点指责,孩子会无意识的夸大指责的程度,认为父母觉得自己不好、总做不好事。对于内在比较自信的孩子,稍稍正向解读,能接住父母的指责。父母要接得住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可以看这篇文章《一句话“接住”孩子的情绪》
第一句:妈妈知道你难过,你想说些什么?(让孩子自己说说看对于这件事情)
第二句:你说得很好,你也不想自己总做错,对不对?(鼓励孩子,无条件正向解读孩子的动机)
第三句:你愿意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下一次做对呢?(不要急着给孩子答案,训练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如果父母急着给答案,哪怕是真知灼见,孩子也会反抗。)
第四句:你自己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试试看,怎么样?(上过我的课都知道,这是鼓励)
简单的四句话,就可以训练孩子如何从“粗心”到“仔细”。所谓:凡会学习者、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则事倍功半。孩子很多未掌握的技能,几乎都只有这样来训练。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富,也不会有什么地位或者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自己生活的积累到的好经验、好品质,通过以上方法教给孩子。现在你读了这篇文章,有看到我的四句话,现在赶紧跟孩子试试,记得反馈给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