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很多人觉得马云是「被退休」,我不这么觉得。
传闻从数月前支付宝子公司变更法人开始,到教师节马老师正式退休,「兴趣爱好广泛,人生下半场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多多探索」,双十一销量新高,到现在双十二(用某媒体人的话说,“各大平台对这个节日的基本尊重,还是有的”。)2018年的下半年,像往常的每一年一样,马老师经常出现在朋友圈里,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他。
教师节是马老师的生日,这可能在他小时候给了他一定的心理暗示。马老师在创办阿里前是人民教师,离开阿里后也是人民教师,做老师仿佛是马云在开始游戏前,上帝给他亲选的职业,并设置了最佳的初始值和成长度,以至于没有多余的技能点拿去捏脸和拉长身高了。
而马云的势能,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成功定位: 「我就是一名老师。」
老师在中国文化中可不仅仅是个职业,古时候还是一种爸爸,不尊重是要被打的,就算是皇帝也要有自己的老师,甚至是外教。但当下,老师已经非常具有「普遍性」:有地位的长辈可以叫老师,演艺界人士也可以叫老师,做自媒体和广告行业的都是老师,老师这一职位的广泛使用说明了,人民群众更喜欢这种「铜臭味较淡,阶级感较弱,甲乙方角色模糊,但仍可以表达地位」的称呼。
作为一个在港股上过市,美股也上过市,拆分过公司,收购过公司,和日本资本家,美国资本家还有中国女演员都谈笑风生过的中国企业家,马老师见过的世面太多了,对上面,下面的情况都很熟悉。目前的时局贫富差距没有往回缩的迹象,阶级越来越固定,人口老龄化高悬,国际竞争暗流涌动,马老师不想土遁,马老师也很想出来做些事。但企业家这种一不小心就要当首富的职称,是容易翻船的,是远离人民群众的,除了美国那个爱喝樱桃可乐吃汉堡要用优惠券的长者,还有那个早早变卖资产去欧洲收水电费的长者,你见过哪个首富没被再教育?
你可以说马云务虚,明明是精明的顶层富豪,却以老师自称,甚至称的上是虚伪了。但从公司人的角度,你不能不承认马云在公司管理上有过人之处。阿里巴巴作为一个「以生意为目的发展产品和技术」的「帮派」,在后马云时代,人才依然济济,美团的王慧文说:“除了阿里,新经济公司的组织能力都不过关。”,这不是靠一两个精神领袖可以做到的,而是日益成熟的公司系统,在不断的培养和吸引一批批的中坚力量。从阿里还小的时候,马云就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培养公司系统,没有马老师的阿里巴巴还在正常运转,但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雷军的小米,没有董明珠的格力,没有马化腾的腾讯。
马老师 54 岁了,如果媒体界搞出来一个「 6 Under 60」,这里面肯定有马老师的一席之地,且马老师,很可能是这里面身段最灵活的。他最近一次获得的称号是「对改革开放有杰出贡献的一百人」之一。和马云经常齐名的,来自深圳的另外两位马先生,只有一位较年轻的“无党派”马先生入围了。
回过头来说,财富真的重要吗?重要,1,000万保释金要能拿的出来;把地产业务贱卖了也能活的好好的;财富让人有用钱消灾的能力和消灾后继续云淡风轻的能力。但如果身段灵活的话,可能根本不会遇到要「被保释」,「被卖地」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