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报道,202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且2020、2021两年累计新增75万。其中,尤其是909万人中占比超过10%的经济、财经类毕业生。
这真是意味着900万人中有大约100万学习财经类。如果都往金融赛道里挤,未来是否真的会进入内卷困局。毕竟当下,由于科技发展,经济不景气,银行、证券、基金这些金融机构都在持续收缩,所以有这样的担心,也不足为奇。
看看金融机构的招聘启事,首先欢迎名校生,第一梯队的是北复清交、上海财大、人大、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大和武大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或者是常青藤海归派;其次,再看学历,硕士学历是要有的。
传说,HR对于本科学习选择直接忽略,硕士学历的也是先挑国内外名校。
大家都说金融行业薪水高,但金融行业其实也存在二八法则。在头部的基金经理、IPO发型负责人、私募投资人,都拿着高薪,还有很多人是金融民工,大概年薪在10万左右,可能比其他行业平均水平高一些。
当然,不仅看学历,也看履历,更看能力。
相关的投资课程,例如宏微观、商业银行管理、证券投资、金融风险管理以及计量会计等等,都只是个基础知识储备。除此之外你还得学习能力强,可以长出差,如果有数学、统计学背景知识最好;如果能会写金融工程就更好。
基础有了,如果还有些锦上添花的证书更好,例如CFA、CPA、FRM等公认含金量较高的证书。
知识有了,你最好还得有成功案例。总之,要求在不断的累加。这应该是内卷了吧。
但其实是否真的卷了,还得具体来看,换个角度也许就认为是内卷,或者说其实卷的没有意义。
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还刚刚起步,很多监管制度、业务模式都需要创新和深化;还有市场金融服务人才的素质并没有因为内卷而表现出服务素质提高;经济、金融研究课题也没有听说有什么重大发展和贡献,仅仅在原有的赛道狂卷而已。
不开辟新的赛道,所有人只会在这些赛道上越来越卷。我们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为什么不向这个方向卷?可能因为这些太难了,也并非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工程。
如果创新和深化能够解决这个内卷的问题,说明这个内卷该调整方向了,该思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