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读书起于团队的读经活动,发于在公公坟头读了报恩祭祖文。今日是我们第四次读经。
孩子们的变化初见
1
姑姑的小孙子嘉豪四周岁,前几次来一进门就是“娘娘(客家话),我累了。”秉着尊重的原则,他在一旁观望,今日终于安坐奶奶怀里共读《孝经》。那画面真让人感动!应了那句:“家长坚持,孩子总会过来的”。我没想到这惊喜来得那么快!
2
其次是刘卓贤,家里的玩具,父母的爱都是他的。猝不及防,有那么一群人走进我们家,分享他的玩具,分享爸妈对他的关注。前几次,他因为一张椅子、一辆玩具(没经他同意)、一支画笔跟小伙伴发生过冲突,感觉他受挫(我们暗喜)。昨晚我们表达预防性我信息,告诉他明天我们家依然有小伙伴来陪我们读经读书,你的玩具愿意跟他们分享吗?是玩好还回给你的那种……“他们经过我的同意就可以”。这是孩子的回答。今日哥哥恺轩玩积木也主动问他:“刘卓贤我可不可以玩你的积木”,他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哥哥成了他最喜欢的朋友。让大人惊叹这就是:“不打不相识”。
3
刘凯轩8岁,从不读,不耐烦到第三次读书主动带弟弟坐车,包饺子,读书。今日读经和姐姐一块儿来了,也开始读经。快乐是他最大的改变。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欣喜万分!与孩子在一起,被快乐滋养着!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