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今天给朋友咨询一个工作上的事情,她在电话那边很躁狂,吐槽不断,:“我太忙了,领导太作了,再这样压榨我,不要做了,我就辞职,谁爱来做谁做。”我在电话这边都能想象出她苦大仇深的样子,无奈的笑笑。
有时候,会有人来问我:“你那么努力,业绩也不错,是不是加薪了,公司给你的年终奖是不是不错?”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谁会嫌弃钱少呢?可是抛开这一切,在努力向前走的路上,我已经收获了很多。
东野圭吾在《放学后》里写到“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找寻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乃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 他还写到“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之前的努力,自信会喷涌而出。” 回想两年前的自己,在工作上常常都想依赖别人的意见,不想做决定,怕自己的处理不够完美引发一些意料之外的后果,在工作上不愿意发表意见,不想和别人起冲突。当然,那个时候也有尽心尽力的做好手头的事情,但是也算不上积极向上,有野心。
我还记得我很尊重的一个上司,在我换部门的时候,语重心长的和我说,他认为我最大的问题在于从不主动承担工作,虽然我有那个能力。后来可能是没有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领导,也可能是自己的心智更成熟了,不再仰望他人给予的安全感,自己努力的往前走,在无数次独自苦思冥想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后,抬头看看周边,发现自己在专业领域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可是,还是会很烦躁,比如:那个人什么都不懂,发表什么看法;那个人明明说了这周给数据的,为什么到最后就当没这回事似的;付出了那么多,业绩也挺好,领导好像更不高兴;做得事情越多,找过来的人就越多,每天要协助别人的地方就越多;做得事情越多,有时候就会出错,然后被人揪着数落......这个情绪实际上断断续续出现了一年多的时间。
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更能看清前路了,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周边的声音好像都变小了。领导不喜欢,我们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取悦领导;找来的人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已经被看到了;张罗的事情麻烦了其他人,取得共同的成果大家都开心,因为人都渴望自我实现。今天的忙碌也好,痛苦也罢,都把我们带到更接近我们梦想的地方。
“风景长宜放眼量。”不要为眼前的苟且也好,深渊也罢,忘了自己出发的初心。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好好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看重什么,喜欢什么,有舍有得,放下那些细枝末节。现在的我,更平和了,也更坚定了,更有耐心了,也更相信有天可以抵达远方。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就在我们脚下所在的地方加油努力,生根开花,不要因为任何人而放弃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