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得到“沟通训练营”开营的第一天。课程安排是第一模块的第一讲《结构化倾听:怎样听懂真实意图?》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一点:沟通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事实”、“情绪”、“行动”,要有能力分清对方的一大堆语言中哪个是事实,哪个又是情绪。情绪要安抚,事实却是要用行动去解决的。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客服,接到投诉电话,客户说收到了一个破损的产品,然后哇啦哇啦对你一通抱怨,你要怎么办?
这个时候道歉是没用的。客户收到破损的产品是事实,需要马上解决问题。作为客服,你应该立即告诉客户,我重新给你发一个正品,保证没有破损。然后才是道歉安抚,这个时候客户肯定气消了一大半。
课后还给我们留了作业,是一段开会的录音。要求我们听后,判断哪个是事实,哪个是情绪。我把录音整理成文字,如下:
生产部小杨说:我们现在特别着急,一家供应商的仓库被洪水淹了,没法发货,新品可能出不来。但是展会的时间又不能改,能不能请研发部想想办法换一种材料?我们换一家供应商。
老板说:小李,你们研发部能配合吗?
研发部小李说:老板,我得回去研究一下。我们为了设计这套方案下了很多功夫,现在材料一变,设计方案就得跟着变,而且新材料没有经过测试,产品质量也没有保证,我建议还是用原来的材料。
小杨:原来的材料就那家供应商能生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新的供应商,我们试过了。
小李:那责任也是在你们生产部,你们怎么就没事先找好备选的供应商?现在要临时换材料也不跟我们提前通气,要不是发现及时肯定会生产出一批不合格的产品。
老板:现在不是问责的时候,关键是保证展会上新品能亮相。
这样,咱们规划一下时间,三天之内研发部给出一个合乎规格的材料参数给到生产部,生产部一周之内捋出一个能够合作的供应商名单,然后我们一起把新的供应商约定下来。另外,提醒一下,关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变更等问题,生产部和研发部要形成一个配合机制,互相通好气,不要总是等到我来协调。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作为研发部的小李,他的沟通是失败的。至少有很大改进空间。
小李的沟通能力比较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没有体现自己的立场跟老板一致。
比如:生产部小杨一上来就说我们很着急,明显她是站在了老板的立场上。
而研发部小李的回答却情绪太多,给人一种推诿的感觉。比如“下了很多功夫”、“没经过测试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等等,甚至直接说那是你们的责任。这就让老板不高兴了。
② 没有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研发的重要性理论上都知道,但不到关键时刻往往被忽略。就好比芯片技术,国人从没有像现在这么了解高端技术的重要性。一项新产品的材料不是说换就能换的,即使为了工作进度一定要换,也要让老板知道自己部门付出了多少心血。
③ 陈述事实要尽量用数字,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情绪化表达。
表述中应该增加数字来说明之前的研发工作花费了多少时间,新材料的确定是经过了多少次反复测试才确定的。如果换材料,必须重新测试新材料是否达标,测试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让研发部门付出的心血被看到,被承认。
我会这样设计小李的回答:
1、老板,我回去以后马上召开会议研究一下应对方案。(态度积极)
2、之前的设计方案是某个三人小组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确定的。这里最花时间的就是材料的性能测试。(强调工作量)
3、现在明显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争取多派一个组支援他们,用两个组的人力加班加点来完成任务。到时候还希望其他部门多配合。(行动方案)
❤️这样的好处是:
第一,让老板知道生产部的疏忽造成研发部的巨大工作量。
第二,研发部态度很积极,增派人手加班加点。
第三,兄弟们既然多干活当然可以多要点资源。一个不会要资源的老板,是不会有弟兄们愿意跟着他的。
其实,我还可以换一种表达方法,有可能直接把生产部转嫁过来的工作拒绝掉。当然前提肯定是不能损害公司的利益。尊敬的读者,你有什么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