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秋叶大叔的更新文章:《这么多年一直把菠萝当凤梨吃了》文章提到了菠萝是不是凤梨这个问题。“大陆的菠萝和台湾的凤梨是不同的品种”在文章中的描述是对的。因为两种果子的外形和,甜度都不一样。这些我们称之为表型。
在生物学分类中,没有菠萝这一名词只有凤梨,无论是大陆的菠萝还是其他地方所称的黄梨、王梨、番梨还是旺梨都指的是凤梨属中的凤梨这个种。也就是说,凤梨才具有生物学界的官方合法身份。菠萝等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民间”说法。人们有时候买的凤梨不一样,是因为品种不同。单是台湾就有很多品种凤梨。况且凤梨中还有一些纯观赏性的品种存在。
知识的传递果然阻力重重,但是以上我的分析,就参考了维基百科、维基物种、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的信息资料。如果需要更严格的可以参考文献。获得消息之后,经过我的大脑整理,语言表达,才有了现在这篇小解释。
我会的,不一定能让别人理解对,想说的在书面化以后会有改变,到读者会因为个人的理解不同而有所分歧。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并且合理存在。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用逻辑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修正答案。
一开始我还没有这样考虑过,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了文章中的信息。然后写了一个留言,赞同了文章中有关此事的做法。并且还说了其他的方面。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价值就是:促使我认真去思考自己该怎么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所学的跟外界接触的东西一旦产生了矛盾,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能不能运用在生活中?怎样应用在生活中?如何帮助家人以及朋友改善生活质量?等等……
在那篇文章之后,我看到了很多留言。有相互矛盾的,有提出观点的,有提出质疑的,也有被动接受的。我很庆幸自己在看到文章之后,更深入地思考了一层。
先是百度了一下凤梨这个名词,但是觉得不太详细,又去查了维基百科。掌握了凤梨的学名(Ananas comosus)之后,再去中国植物图库里边找相应的图片,试图通过图片的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同时发现图库里边没有菠萝这个词。
这些资料相互印证之后,便得出来如文章开篇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我不放弃独立思考,不放弃怀疑不放弃多方验证,才由最初的被动接受到现在庆幸自己的不将就。
如果说,科普就是将正确的东西正确的表达给大众,那么我们个人能做的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在获得矛盾的说法之后,敢于自己找证据,基于逻辑思考,善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只要能对家人朋友进行科学的传播,免去杂乱信息造成的污染,这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