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塞氏幸福法则的第一条。
姑姑在我出生前就随部队转业的姑父去了外地,直到我十几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她。后来随着交通的逐渐便利,姑姑回来的次数多了起来,我才和她有了较多的接触。她每次回来都和奶奶睡一个床,我睡在她们旁边的小床上,她们的谈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姑姑总是反复地谈论她在老家时候谁谁谁对她不好,那种愤怒的感觉好像不愉快的事情就发生在当下。
姑姑当时一个人在老家带着两对双胞胎儿子,生活中一定经历了很多困难,有些不好的回忆是正常的。当她再回到老家的时候,已经事隔多年,当年年幼的孩子都已参加工作,我一直不明白她为何对当年的事情念念不忘。
可能真的是距离产生美,回来的次数多了,矛盾也就产生了,家人的一句玩笑话触碰了姑姑心中的某根弦,她生了气,从此再不和家里人联系。时间过去20年,都没能让姑姑释怀,直到去年回来老家仍然不愿意见她唯一的弟弟。
如今姑姑已是70多岁的老人,倾其一生都忘不掉的过去,除了自己内心长存的怨气和对亲人的伤害,还能有些什么?对于当年那些“对她不好”的谁谁谁来说又有多大相干呢。
在老家生活的那些年里,真的没有过美好的时光和值得她感恩的人吗?我想应该不是的,只是那些怨充斥了她的内心,让她不能客观地评价过去的生活。
塞利格曼说,你对过去的感觉,完全取决于你的记忆。放下,并不是让你去直接忘记或压抑不好的记忆,而是去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
还记得那个伟大的母亲吗?儿子见义勇为被捅死,母亲却流着泪宽恕了杀人犯。因为有一天这个日夜思念爱子的母亲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这个杀人的年轻人被处死,是不是又会多一个老人,像自己一样生不如死?”就是这一个念头让他选择了宽恕。有人这样形容这个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在流血,一个在宽恕。”
对于个人而言,还有比杀害亲人更大的痛苦和仇恨吗?我们生活中那些所谓的伤害、背叛,真的很难宽恕吗?“你不原谅加害者也并不能伤害他,但宽恕却可以使你自由。”
除了宽恕,感恩也是一个帮助我们脱离“过去”影响的好方法。心存感恩,会让我们发现并记住生活中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我读到感恩这一节的时候正好儿子在旁边,我给他做了“感恩测验”,除了一道题不适合他,其余五道题他均给了最高分。我让他举例说说值得感谢的事情,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居然是“我感谢马桶,它天天让我坐在上面”。他的答案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生命中值得我感谢的人和事很多,在工作中给过我帮助、在学习上给过我指引、在生活中给过我支持的人,还有陌生人的一个小小善举、朋友一句暖心的问候、父母的时时牵挂、爱人的一个拥抱……我从未想过要感谢生活中众多不可或缺的物。在没有分别心的孩子眼中,人和物是平等的存在,是一样值得我们感谢的。希望你的这份感恩一直保持在往后的生活中,它将是你幸福的源泉。
记下每天值得感恩的事情是一个不错的练习,五件、三件、甚至一件都行。记得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杜老师让每个人说一件当天值得感恩的事情,一个学员想不到,杜老师提醒她:“我看到今天是你老公送你来的”,她恍然大悟。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而是很多事情被我们习以为常而忘记了去感恩。你不妨试一试,如果这个方法对你有效,请将它列为你每晚的必修课程之一。
过去的事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