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个正四品的令史,叫张衡。经组织部门考核,张衡这个人无论工作能力,还是道德情操,都必较过硬。因此,组织部门向武则天推荐,准备提拔他为正三品干部。
由于张衡是个好干部,所以他每天上朝都是早来晚走的,甚至经常连早饭也来不及吃。这一天早朝结束,还饿着肚子的张衡急三火四地往家赶。途中,恰巧遇到了一个卖蒸饼的地摊,饥渴难耐的他便买了个蒸饼吃。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朝,武则天就当即宣布:不但取消张衡的晋升资格,还决定把他流放外地。
为什么?对于武则天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不但我们一脸懵逼,当事人张衡同样也是一脸懵逼。但实际上,武则天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全都由于张衡在地摊上买的那个蒸饼。原来,张衡在地摊上买蒸饼吃的时候,恰巧被一个御史发现了。御史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这才决定严肃惩处张衡。
为什么唐朝的张衡在地摊上买个蒸饼就被流放,而宋朝的武大郎却可以大摇大摆地摆摊挑担卖炊饼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咱们首先就得搞清地摊的发展史。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商业史,就是从地摊开始的。远古的人类想卖点什么东西,就把这东西摆在井边上。“市井市井”,就是打这来的。

从此,摆地摊与逛地摊,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井生活”。直到如今,武侠小说作家古龙还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是的,地摊的烟火气、吆喝声,是最能抚慰人心的。世间没有什么事是逛一次地摊解决不了的。
但是,在唐朝以前,尤其是唐朝,什么人可以摆地摊,什么地方可以摆地摊,什么时候可以摆地摊,地摊上卖什么东西,政府都是有严格限制的。
唐代实行的是严格的坊市制度。

坊,就是居民区;市,才是地摊区。对于地摊,唐朝政府不但有严格的地点限制,而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实行的是严格的宵禁制度,只有元宵节才驰禁三日。不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摆地摊卖东西,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地在地摊上买东西。
张衡只所以买个蒸饼就被流放,不是因为他买了蒸饼,而是因为他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买了蒸饼。
那么,武大郎为什么可以大摇大摆地摆摊挑担卖炊饼?
那是因为,从宋朝起,政府全面放开了地摊经济。武大郎,只是千千万万个地摊从业大军中的一员而已。
宋朝立国不久,就打破了实行已久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宋太祖就曾专门下令开封府:“京都夜市至三鼓而来,不得禁止。”到宋真宗时期,官府彻底放开了对地摊的管控。商贩觉得哪里位置好,就可以在哪里摆摊。宋朝同时也取消了宵禁制度,二十四小时都可以摆摊,只要缴纳了摊位费。至此,一个全日制的中国,才正式诞生。(未完待续)
来源:杨德华 借历史的坡下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