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晴天

小时候住的是县城,是一个多山的小县城。
推门就是山,也爬过很多山,但就是没有见过大海。
接触了电视后,才知道海有这么大,特别是每每看到电视剧的人物对着大海呼喊的时候。
也跟着激动。
张雨生《大海》,就是那个时候学会的。
可惜,第一次见海的时候,已经是大学时候。
班级里面组织活动,见着海了。
那个时候,因为是理科班级,女孩不多。绝大多数是男孩。
这些男孩中,还有近1/3来自内地,都对大海充满了好奇。
没见过海的我们,当时像疯了一样,没穿泳裤,穿着个大裤衩,呼喊着就往大海里冲去。
出水之后,才发现了大伙的尴尬。
因为我们不知道,泳裤和大裤衩的区别。。。
进水后,泳裤是不透明的,
而大裤衩……
工作后,走过很多的城市,看过很多的云天,也踩过很多的海滩,
渐渐的,对海失去了最初的兴奋。
更多的时候,站在或者坐在海边,心里洋溢着的是,
对大海宁静深远的咏叹和敬畏。
回国后,似乎再也没有见过大海了。
见过最大的水面,也就是青海湖。也适合发呆。
今年10.1期间,还特地跑到了天津,就近看了一下大海。
有一种好久不见,久别重逢的感觉。
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站立太长的时间,就静静的倚站在哪里,看着它。想着一些事情。
或许,有人经过时,会看我,甚至也会嘟囔着,瞧这个神经病。
神不神经病,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那时,我很平静。
很奇怪,有些时候我们在城市里面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的时候,
对一些事情总是纠结,总是想不明,看不开,放不下。
面对大海的时候,却总是能够剥茧抽丝般的理清了,
就像打开一个死结之后一样,有着极大的满足感。
自从决定写文章以来,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有了一些变化。
以前呢,对于一些事情不会放在心上,不去注意。
现在,总是不自觉的好奇,去记录,打着收集素材的名头。
就如前不久手机里记录着的,“大头,饭店”,
意思是大头给我打电话,问我如何选择饭店的问题。
大头,是高中同学,因为头大,所以叫大头。
大头在高中时候成绩不是很好,落选了。去读了职业技术学校。
那时还没有蓝翔,也没有新东方,只是很一般技术学校。
学了厨师。
毕业之后,在一家不错的饭店里面工作。
从帮厨开始,一直做到了大厨。
因为孩子上学,换了房子,离现在的饭店太远。
所以辞了。想找离家不远的饭店工作。
他问我。我哪里知道,什么饭店好,什么饭店不好啊。
而且我对他的城市也不熟悉啊。
听完他的介绍,知道他看好的几家饭店硬件都比较好,给的薪资都不差,区别也不大。
他就纠结了。
可我也不知道啊,但一条道理是懂得。硬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看软件。
于是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我看到的故事。
讲的也是一个高级厨师也应聘的时候,面临两家大酒店的聘请,他做出选择的方法。
和大头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
不同的是,人家是大酒店挖他。大头是主动送上门。
这位高级厨师呢,先分别去两家酒店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故意找茬,指出菜品的问题。要让厨师出来见他,赔礼道歉。
这个时候,酒店老板就会出来安抚他。那么两家老板的处理方式,就值得寻味了。
酒店A的老板出来,二话没说,直接说对不起,说这是厨师的失误,安排换菜。顾客是上帝。
酒店B的老板出来呢,先尝了尝菜品,然后和他说,这道菜就是需要这个口味,厨师没有错。可能不对您的口味,这样,您再点一道菜试试。
你想想,高级厨师选了哪家酒店?
当然是酒店B。
虽然待遇差不多,但是酒店B的老板能够坚持原则,同时能够懂得保护酒店最重要的资产,自己的大厨。如果该厨师去了酒店A,那么可以想想,他在酒店内部所受到的憋屈有多大。不是受不来委屈,只是酒店A的老板不尊重,不重视。长久下来,相信在酒店A,该高级厨师是没法呆住的。
听了故事后,大头挺开心,说这招绝了。
我自己也挺喜欢这个故事。
有的时候,不是你在选择别人,其实也是别人在选择你。
别人选择你的时候,不是表面的选择,更是观念的选择。
而我们重要的是,看到其选择的观念。
大头后来给我打电话说,用了故事中的方法,
他看中的这几家饭店,他都没去,
因为这几家老板,都是当着他的面把厨师骂了。
他说,从被骂的厨师面前,他仿佛看到了自己。
坚决不去这几家了。
后来找了另外一家,虽然薪资没有这么高,但老板对厨师尊重,对服务员也尊重的。
干的挺舒心的。不时的还主动给老板弄几个创意菜谱。颇受重用。
说记下了我的这个绝招。
其实不是我的绝招,我只是知道了这一招,但没有领悟会。

前几天,见了个客户,说是从美国硅谷回来国内创业的。
原本以为我们的创业已经很不容易,但见着他了,聊完之后,
突然觉得这都不是事了。
挺佩服他的,他也有绝招。
他叫Mark,看样子是50来岁的样子。
其实佩服他的不是他的年龄,当然,年龄也是其中一个部分。
而是他看待问题的态度和角度。
也不奇怪,Mark在硅谷那么多年,看到的,接触到的事,
自然会与国内有所不同。
他和我说,从某个具体问题来说,我们很容易陷入死胡同。
就像他这家公司的团队,想开发一套系统,认为非要搞出来不可,搞出来就是市面上头一个。
但投入了不少时间和人力后,发现不可行,因为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不够。
进入死胡同了。
Mark回来后,就决定了找合作方。
他说,
进入胡同不可怕,遇到难题,肯定要进入胡同的,但最可悲的是在胡同里面死磕。
如果稍微有点抬头,找个梯子,向上爬一爬,站在胡同的墙路上,也许就不是难题了。
因为在哪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死胡同,也看到很多人在死胡同里面死磕。
这个道理我懂,但懂,并不一定代表我们知道怎么做,
因为不一定能够找得到那把可以爬山胡同墙路的梯子。
多年前,康胖子带我做销售的时候,就和我说过,销售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不仅仅是外部的,更多是内部的。不要去理会外部还是内部的原因,焦点应该是放在难题上。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明白,
还以为就是死磕难题。
后来他补充了一句话,我就懂了。
他说,焦点放在难题上,那么就会想着去解决难题了。两条路:
一条是你死磕,就像舔冰块,相信也能解决的。但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怎么办,走另一条。
另一条是找到能够解决难题的人,然后搞定这个人。
同样,这个人也是难题的时候,怎么办?
重复上面两条。
这就是康胖子处理事情难题的绝招。
但貌似我也没有领悟到精华,不好意思去求人?
那么,适合我的绝招是什么呢?
就像我写文章后,当时我给自己的期望是,每个月写3万字。
怎么达到呢?总不能找个人帮我写吧。雇不起。
过程中,也有跌跌起伏;
灵感来了,有素材了,写的多些。
累了,困了,就不写了。
一个月下来,发现在10篇文章不到,2万字左右。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也不能想当初写论文那样,罗里吧嗦,“总而言之”四个字,能写成“总之呢,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说”来凑字数吧。
后来去了趟小四的店里,他告诉我每天只要做到3000元收入,这个店就不会亏损。
多简单的方法,年度目标改成月度目标,月度改成每天。
分解!
于是告诉自己,每天其实1000字左右,就可以了。
或者每三天一篇文章,3000字左右,就能达成。
坚持下来,一年估计也能有30-40万字的产出吧。
不过开始写文章后,也有一点矛盾是,
有时会被认为想装逼。
我说就是记录下东西,以后看看。
或者表达些东西,因为不付诸于文字,我组织不好语言。
他们说,啥啊,就是装逼。
好吧,我承认,就是想装逼。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灵感的源泉,有时恰恰是为了体验这种,
装逼完了就逃跑的刺激,只是别跑错了方向就好。
原来,我的绝招就是装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