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枯燥的人来说,需要的是一处能够栖息自己的港湾
————————题记
见过各式各样的窗子,有白色塑钢式的推拉窗,有上下仰起式的开合窗,有糊着薄纸的格子窗,有高大的落地窗,有狭小的天窗……各式各样的,虽然叫法并不标准,但东西总归是那个东西。
必须要有窗子。这是我选择工作地点的标准。无论是在家里布置书桌,还是去外边的书店里看书,无论坐在哪里,周围半径五米内必须要要有窗子的存在。能不能打开倒是不要紧,但是必须透明透亮,因为这样才能望向窗外。不知道诸君对于窗子是怎么看的。或许跟大部分人一样,停留在“必须保持每日一定的敞开时间以保证清新的室内空气“这个印象上?但我的话,则相当看重能透过窗子看向窗外这一点。
能够透过窗子望向窗外,这一点难道还不够重要吗?每当疲倦,或是困厄,能够伸直脖颈,远眺一下远方的群山,或是俯瞰一下附近的楼房,不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吗?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里,把脸贴在冰冰凉凉的玻璃上,透过窗子痴痴地看着远方,看着一片又一片碧绿的农田从眼前划过,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放松吗?每当凝望窗外,单纯地把目光聚焦在窗外的景色上,而把思想放空,仿佛是从火星观察地球一般的观察眼前这个世界,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安详。而且,说不定什么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像本垒打一样击中了你的脑瓜呢!比如我坐在KFC二层靠窗的位子上,正边喝美式咖啡边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时候就会突然想到: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自己都是参与者,偶尔当当旁观者也不赖嘛!人生中很多道理,说不定就这样悟出来了呢。
文学中的窗子就更加令人着迷了。随便一个句子就能有窗子的存在。比如“他正鬼鬼祟祟地看着楼下”这一句。虽然没有提到窗子,但确乎能让人感觉到一扇狡黠的、阴暗的窗子的存在。这个鬼鬼祟祟的人,正通过这样一扇窗子连接着外部的光明世界。他没准是个间谍,是个刺客,或者是个心怀内疚的人。从折扇窗子略微反光的玻璃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的眼神……再比如“他正忧郁的看向窗外”,这时候只见画风一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一幅充满蓝调色彩的图景。没准是边陲小城的破败咖啡馆,失意的钢琴家正边弹肖邦边看向窗外。或者是一个失恋的青年正在酒吧里消磨下午的时光,那凄惨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将小桌分成一半黑一半白的两部分,那个青年一手在白色里握着酒杯,另一手在黑暗里不住地敲打着桌面。一扇窗户的存在给予了人们多少丰富的想象空间!它可以是一部作品中的桥,可以是自由意志,也可以是人物认识自己的镜子。倘若你写故事时山穷水尽,不妨就让你的主人公看看窗外,没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如此观之,窗子虽小,但对于人生来说,的确是不可或缺啊。没有了窗子,似乎就要少掉很多的幸福和乐趣。
所以下次再看到有人对着窗外发呆,请不要……嘘!或许他正做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