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都到东北的『人际温差』

作者: 阿圈_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0:47 被阅读0次

“你要尝尝不,这个老好吃了。”

飞机上旁边座位的姑娘递过来一包开了封的零食,示意我拿一块尝尝。我有点儿没反应过来,习惯性地对着姑娘递过来的膨化食品,礼貌地笑笑“不…不用了,谢谢”。

从踏上回大发东北的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就觉得空气里充满了亲热的味道。冷不丁还觉得有点不习惯。

在魔都工作的我,每次从上海回到大东北的家,总能明显地感受到这种「人际温差」。


拎着行李大包小裹终于到了家门口,还没等进家门碰上了住在对门的大爷(东北称呼比自己父亲年长的人为“大爷”),从一句热乎的“姑娘回来了啊”开始,聊到了在哪儿上班、上班干啥、什么时候结婚、婚礼一定得通知大爷啊,10分钟后,我满脸笑容地送走了对门大爷,“您出门路上慢点儿”,转身进了自己的家门。

刚来上海租房那阵儿,我妈还有点不放心,除了查户口式了解了我的室友之外,还怀抱着12分的热情问起了我的房东。房东多大年纪啊,住的离你们远不远,人好不好说话呀,甚至教我要怎么有眼力见儿和房东处好关系。因为在我妈的理解里,房东是一个会在我的生活里高频出现的角色。小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租住了一个爷爷的房子,每次家里炖肉或是买了水果,都得备上一份给房东爷爷送去。

然而事实是,在上海这个每天忙到人仰马翻的城市里,年轻人对与房东之间的这种生存性社交只有一个期待,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宁愿在水管和电灯坏了的时候,自己带着废灯泡或者破龙头去楼下五金店买个新的回来,看着百度经验自己鼓捣好,而不是打个电话给房东约时间让房东上门帮忙修理;我们宁愿每月多花上200块租一间公寓,为的是公事公办,不用和房东这个不可控的变量打交道;还有小伙伴曾经因为公共厨房而放弃了一个性价比很好的租房选择,用她的原话说就是“每天够累了,做个饭还得和人Social?咋不累死我”。对为生活奔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时刻保持人际间热乎乎的高温,是一件因为费力而不太乐意做的事情,因为每天值得忙碌的其他事情太多了。


说起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公共交通可绝对是城市的体温计了。上海的地铁比公交更加年轻化,很可能是地铁没有堵车风险,而年轻人刚好没时间用来堵车。偶尔错峰出行赶上地铁有空座的时候,年轻人还可能因为空位两边的人看着没有眼缘,宁愿站上几站也不坐;要是有幸赶上空空荡荡的地铁,人们也是尽量能隔多远就隔多远坐,一整排座位只有两端有人坐也是常有的事儿。

也不是因为谁嫌弃谁,互不打扰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大家各自玩着手机或是垂头睡过去,各安一方,自得其乐。

东北没有地铁,公交成了人际交往的高频发生场所,我们大东北的公交画风是这样的。当拥挤的公交车上终于出现了一个空位的时候,站在座位旁边的两位大姐,也就是这个空位的两位候选人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姐妹儿你哪站下啊”“我到一中”“啊那你比我远你坐吧,我还有三站就到了”,坐个座位还有商有量,坐下之后还可能产生一系列“你上一中干啥去呀”之类的社交型对话;也有的时候空位旁边的两位候选人没有这么和谐,其中某一个大姐会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占先机,坐下之后却突然发现和自己竞争这个空位的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大姐,这位大姐很可能会把座位让给这位后来的人,并给出一个特别高情商的理由“我看你站老半天了快来坐会儿吧”,你看大姐不说因为你岁数大我让给你,而是说我觉得你站老半天可能累了所以把座位让出来,真是让人心头一暖;更有趣的一次是在大东北的寒冬,公交车上满满当当,一位大姐实在太想坐一会儿了就决定坐地上,正在她往下坐的时候,站她旁边的大姐一把拉住她,“老妹儿你等会儿”,然后猝不及防地从另一只手上的大超市购物袋里抽出一包全新的纸抽,三下五除二地抽出最上面几张纸塞到人家手里,“给,你擦擦再坐,下雪地上埋汰”。

这样的大东北,让你觉得每一个人都时刻准备好了和别人发生点儿互动,时刻把一团热气端在胸口,找见机会就要拉上别人一起暖和暖和。东北的天气冷,但是人与人之间交集大,温度高。

每天在上海租住的房子里形色匆匆惯了,乍一回东北要在出门时和对门邻居寒暄几句,见到楼上楼下的长辈要问几句好,还有点儿不习惯。从机场转动车回家的时候,正在坐着发呆的我直接被一个迎面走来的姑娘吓醒,“哎,我问你个事儿啊……”没有开场白,没有你好打扰一下之类的寒暄,上一次被人这样讲话还是在上海等车下班的时候,直销公司的从业者试图拉我入伙,结果人家姑娘只是想借个充电线;回东北在超市里排队买现炸油条的时候,排在后面的大姐一把拉住我的胳膊问“这油条多少钱一根啊”,冷不丁给我吓一跳。

作为一个往返在两座城市间的年轻人,我能深刻地感受并理解这种「人际温差」。魔都冷静而不至于冷漠,人际间的距离更加松弛,每个人可以享有更加“私密”的生活,尊重以及不打扰他人的生活被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因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和诱惑,已经占据了大半的精力,人们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更感兴趣的地方,好好享受难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因此不必要的社交就被裁员了;大东北则是每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浸润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的空气里,东北人幽默也是因为他们对聊天这件事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有这样精彩的产出,小城市关系也相对稳定,比如我每次回家楼上楼下逛逛,就总能碰见几个奶奶见过小时候穿开裆裤的我。互动多了,人气聚集在一起,就难免热闹和热乎起来。

中国幅员辽阔,虽然都按北京时间来谈不上时差,但东西南北之间总会有些人际温差。欢迎在留言区聊聊,你的城市多少度?期待分享你采集的生活片段。

相关文章

  • 从魔都到东北的『人际温差』

    “你要尝尝不,这个老好吃了。” 飞机上旁边座位的姑娘递过来一包开了封的零食,示意我拿一块尝尝。我有点儿没反应过来,...

  • 从魔都到赤峰

    从魔都移民回老家,算得上前阵子热门的“逃离北上广”了吧!从17年中产生想法,几经波折,权衡利弊,才在年底...

  • 从京都到魔都

    很多人都惊讶我和老公的决定,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们太任性和折腾。北上广,哪一个是好混的城市?偏偏已经在北京定居的...

  • 从魔都到雾都

    又要降温了吧,冬雨绵绵,寂寥无声,连树上的叶子都落的差不多了,剩下满树枝桠沉默不语。 很久以前,做过一个梦,穿过狭...

  • Day1: 从魔都到帝都

    哥哥的暑假已临近尾声,期待已久的旅行终于启程了。 第一次乘坐“复兴号”,真正感受了“高铁350”时代的魅力。早上8...

  • 关于火车带来的回忆

    考上大学的时候,就决定了回家绝对不是一个小时就能解决的事情。 从家到魔都, 从魔都到家, 路程之...

  • 魔都到底魔在哪里

    近日表弟打算离开魔都回老家发展,在告别宴上他说到,上海被称为魔都,一直是他的向往之地,所以他读完大学后就来上海发展...

  • 从上海到苏州,从魔都到古城

    2018年,刚刚满18岁的我经历了高考之后,受叔叔的安排和姑姑一起来了一次毕业旅行。 我们的第一站是魔都——上...

  • 黑夜如墨,她却看到了花的颜色

    ——卓夫文暄 从美丽国到魔都,再从魔都到江城 这些年岳珊兜兜转转标榜高知女性洒脱自由 让银翼刷新天空,日常飞来飞去...

  • 品思视觉:我要拥有一扇门,可以通向任何地方的任意门,只要打开它,

    哆啦a梦和任意门 12月,满怀着期待,踏上了从帝都到魔都的路程。迎接我的是魔都淅沥沥的小雨和湿冷的房间,但一想到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魔都到东北的『人际温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e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