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下面的人是不是有你:
每天很精进地孜孜不倦地看了很多书;
到处报各种课程线上的线下的上从来不敢浪费时间;
平时闲扯的时候也还可以,哪些方面说起来似乎也都知道;
如果让具体讲一些专题性的内容的话就找耳挠腮不知道从和何说起;
更要命的是,很多书上和课程里的东西似乎都是你知道的。。。。

所以,问题是:
学了那么久那么多那么拼,这么多你了,为什么竟然成形不了自己东西?
那么,接下来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书,很快,也做笔记,但是只是摘抄里面的一些让自己感觉比较好的句子,或者是有文采的,或者是有道理的,看书的时候着眼点总是在这些细节和琐碎之处。
从来没有关注过书的框架,甚至没有看过书的目录,打开书,兴致勃勃,合上书,不知所云。
看到很多人一年两百本书就眼馋,于是下决心大量看书,很大程度上只是看过了而已,缺乏思考,缺乏输出,缺乏和自己的就有知识相结合,缺乏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系统的思考。
学习是一件我们从小就开始的事情,而且是一个需要我们终身不断坚持来完成的事情,可是,很多人,对于怎样区学习却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这样的话就不能够形成很好的学习力,就会总是处于低效率的学西状态。

要如何来提升学习力呢?
首先,要把你学到的东西要保持持续地输出。输出倒逼输入,只有保持不停的输出状态,才能够在输入的时候是有针对性的,是带着思考的。这个输出包括文字的书写以及分享,当被书写和分享之后才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否则的话永远是别人的。
其次,要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在看书的时候,除了一些优美句子的摘抄外更要着眼宏观,要真理提炼出来只是,和自己过往的知识融合,输出分享。真正会用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是内化了的自己的知识。
再次,输出的时候,不要做长篇大论地教别人如何做,而是要讲到用户痛点,然后给方法。
最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可能刚开始输出的时候没有那么完美,但是一定要先尝试着去做,最开始可以是文字分享,慢慢地可以小范围的语音分享,然后社群分享,其实分享就是传输价值,只有当我们成为一个乐于分享和传输价值的人,就算一开始这个输出这个分享不是那么完美,可是接下来会越来越好,越输出越分享就会越有自己的逻辑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