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还在坚持读内经,虽然遇到好多困难,我还是迎难而上,继续阅读中,不过,内经中的生僻字还真是太多了,就目前我读的这一章:刺腰痛论篇,我就遇到很多,如下面这一句: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在这一句中,有两个字:1、腨(shuàn,音涮),又称“腓”,小腿肚。2、痏[ wěi ]形声。字从疒,从有,有亦声。“有”为“以手持肉”之形,引申为“皮肉”、“肌肉”、“软组织”。“疒”与“有”联合起来表示“软组织挫伤”。本义:皮肉伤。软组织挫伤。
接下来这一句: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在这一句中,(目+巟),这个字看起来不认识,查了一下,䀮读音同“荒”.目不明.。
读到最后一句: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胛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在这一句中间,有两个字看起来能读过去,可是不明白字意。查了一下,1、䏚[chǎo]少。[miǎo]两肋下方空软的部分。2、胂shēn 夹脊肉。胂,人体部位名。指腰下两旁胯骨上坚肉处。
一读内经发现自己还真是个不识字的人,几乎每一篇都会遇到生字,这样粗读一篇都觉得有点吃力了,如果要精读还有一段距离,这突然让我想起来,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不是抢九阴真经,就是抢九阳真经,还有四十二章经,对于我这个识字不多,没有武功的人,别说抢不到了,就是天下掉下来了,我也接不住呀,读不懂呀。
内经的成书的年代,有很多的说法,有说成书于黄帝时期,有说是在春秋战国,有说是在秦汉,有说是有成书于西汉,它和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至少也有二千多年的距离,读懂它就要跨越两千年,或者是跨越五千年的历史,去和我们的古人交流,每当我一读到黄帝问曰,歧伯对曰,他们的对答犹如高手之间的过招,似乎让我觉得他们正飘然于今世的名山大川之间,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在我们生活的今天,内经不需要去抢的,只要你在网上下个单,通常第二天就可以读到了,内经是这么容易就可以读到的书,然而,我并没有见到有几位内经高手,或许是我生活的圈子的问题吧。什么好书都需要遇到对的人,书同样也需要知音,正所谓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目前我还停留在认字的阶段,或许是作者不屑与言的那一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