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拼多多有首页推荐和功能页(个性化推荐)推荐?为什么没有像淘宝一样合并到一起呢? 】
这是在阿里面试时候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当时回答的是
“因为个性化推荐会窄化选择,我在上面买过水果,个性化推荐中就会直推给我水果,那对我来说他就是个水果app,首页的推荐可以扩宽其他种类商品触达我的路径”
不过回去之后,深度思考后,发现这并不是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应该是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的区别,且拼多多首页推荐逻辑不同于淘宝的“猜你喜欢”,其功能页(个性化推荐)才是对标tb的“猜你喜欢”。
淘宝像是万达广场。tb的商家和用户类型太多,“便宜”并非普遍需求,以及多年以来培养出的“逛几个固定商家”的使用习惯,和品牌属性。用户更想看到自己可能喜欢的,所以“合适”是比“便宜”更普适的方面。
而拼多多更像是夜市,定位是“性价比”,其用户属价格敏感型用户,品牌属性不强,先品类再品牌,对品牌溢价不买账。你在夜市上买个头花是关心他的价格还是品牌?只要便宜合适,用户就买。
因而两个页面的推荐实际上是对应着不同的便宜,首页推荐,是“看看有什么可能会用到的便宜商品”(转化潜在需求),二级功能页的推荐是“看看有什么适合我的便宜的”(满足已有需求)。
前一种带着“便宜”的目标性,后一种是“合适”的目标性
这种多个场景和预期的触发能够有效刺激用户,要比单渠道更优,只要守住核心诉求“性价比”“便宜”就ok。因为其有“便宜”的产品特性,相应垂直领域的目标用户,所以拼多多分了两个推荐,而淘宝只能选择一个“个性化推荐”。
(ps:因其功能也可以看出pdd用户逛的属性大于搜索,猜想这也是其搜索为第三个菜单栏的原因。)
———————8.24更新———————
受小伙伴启发,还可以从 竞争压力/资源限制 上思考。
与京东淘宝相比,拼多多入驻商家少,质量极差大,商品品类和数量有着极大的缺陷,所以个性化推荐做不到精准匹配。
因此其宁可牺牲一部分转化率,而将“性价比较高,有较高认同度的产品”放在首页,优先曝光。
这是为何首页和第二个功能栏推荐不能交换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