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营销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来越显著了!
各行各业都必须牟足了劲去展示自己的产品,才可能有可能让自己的产品被大众所熟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还了。
营销作用越来越大,好创意的广告却越来越少,尽管有很多人都从事着创意的工作,但是也经常面临创意“枯竭”的处境,难道好创意就是大脑灵光闪现的一瞬间吗?
比如老罗的“漂亮的不像实力派”广告系列,当时可谓引发了轰动级的效应!先是官方创造了海报,然后无数人利用海报生成器跟风又创造了一系列的海报。

这样的轰动级别的广告,想必是每一家企业都想要的效果吧!
好创意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好创意到底能不能批量创造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来揭秘!
那么如何构思一个绝佳的广告创意呢?
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把一群人放到会议室里奇思妙想、发散思维,然后就可以得到“伟大的创意”。很多人甚至把“广告创意”想象成了“不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就能自动掌握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创意”的过程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得那么有“创意”:很多的创意是遵循规则的产物,是大量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漫无方向的发散思维。 (敲黑板!创意是大量积累与反复练习之后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看的多、积累的多、在工作中又反复练习的,你产生的创意往往比别人要迅速的多,而且要好。)

下面说重点,听好了!
Goldenberg在顶尖营销学术期刊《Marketing Science》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89%的优秀获奖创意广告实际上来自6个创意模板,万变不离其宗,创意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千变万化,但是这千变万化背后的思想精华其实就只有6个而已!
所以,“广告创意”是一门关于“引起好奇、惊叹和关注的科学”,而不是随便开个会就能“头脑风暴”出来的奇思妙想。 这一点在广告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比如广告公司动不动召开一个头脑风暴会,俗称“碰一下”,其实每一个来“碰一下”的人或许连案子都没搞清楚,大家坐在会议室要么七嘴八舌的瞎说一通,要么低头各自刷手机,要么全部沉默,很难说道点子上,最后什么也解决不了,其实最后落实任务的还是总监,创意的方向最后还是总监给的,这就是现状。
而研究发现,大量的创意广告实际上遵循了6大模板,巧妙地使用这6大模板可以在广告中“人为地制造惊叹”。
这6个模板分别是:
形象化类比
极端情景
呈现后果
制造竞争
互动实验
改变维度
1、形象化类比
把某个象征性的物品,加到你的产品上。
比如如何突出避孕套很薄?
1,首先想一下在大众心理中,“薄”的象征是什么?(比如吹的气泡是薄的象征)。
2,然后再想一下产品的那个方面可以跟某个“薄”的象征物联系起来(比如产品的包装、LOGO、形状等)。
3,创造某个创意的新形象,把两者联系起来。
比如这个杜蕾斯的广告就是把“薄的象征”(气泡)和产品的形状联系起来,从而给人一种“杜蕾斯很薄”的感觉:

一个产品的广告往往要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轻薄”、“可靠”、“安全”、“迅速”等,而大众对这样的抽象概念往往难以产生直观感受。
因此就需要给这样的抽象概念找一个“象征物”,然后把这个象征物和自己产品的某个方面联系起来。
比如上面杜蕾斯的例子中,“薄”的象征物是“气泡”,就把这个气泡用杜蕾斯避孕套的形状联系了起来,做出“避孕套形状的气泡”,让人直观感觉到:杜蕾斯像气泡一样薄。
无数的创意广告使用了这个方法,为自己的某个产品特点找到了象征:
喜力啤酒:在罗马举行的欧冠决赛赞助商

要表达的信息:罗马的欧冠决赛
该信息的象征:罗马角斗场
连接点:喜力啤酒瓶做的罗马角斗场
纯天然棉花制造的床上用品

要表达的信息:天然
该信息的象征:自然界生长的棉花
连接点:床上用品(枕头)形状的棉花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超人是正义的象征,子弹是速度的象征,钢铁是坚固的象征,乌龟是长寿的象征……总之,几乎任何一个抽象的概念,你都可以找到不只一个“象征物”。
把它同自己产品的某个方面(比如形状、LOGO、包装)结合起来,你就得到了一个“形象化类比”的创意广告。
2、极端情况
找到一个情形,在该情景下,产品的一个卖点重要到了不切实际的程度。

为了塑造这样的“极端情形”,一个最常用的技巧就是“荒谬的取代”—通过一个极端情形别人暗示:你不必购买我们的产品,其实有替代方案……
比如在奥迪车GPS导航的广告中,塑造了一个极端情形: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你没有我们的GPS服务也可以,你可以用路线上的巨大路标来取代。(这是荒谬的,不可能的)

3、呈现后果
向消费者呈现使用产品的极端后果(甚至是负面的后果)。
比如杜蕾斯为了突出避孕套避孕效果好,呈现了使用产品的极端后果:所有人都用杜蕾斯,结果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没有生孩子的人)。

OLAZ美白产品广告:不要用我们的产品,否则你会变白得签证官都认不出你!

谁说广告一定要夸产品好?有时候你创造性地呈现一些“因为功能太好而导致的负面后果”,往往可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认可。
比如女神如果说一句“胸太厚就很容易长痱子”。此刻的你听到这一句,你会想到什么呢?(请自行脑补)说产品效果好的时候,不一定要从正面说,也可以从发反面说呀!
比如房地产文案总曾出现过:“遮挡视线的除了眼前碧波荡漾的河,就是苍翠如洗的山。”
4、制造竞争
把你的产品跟非同类的产品进行对比和竞争,以突出产品优势。
比如NIKE球鞋广告,让代言人C罗跟布加迪威龙跑车进行百米跑比赛,结果C罗赢了。

再比如著名的谷歌Chrome浏览器创意广告视频:为了突出Chrome快,让它和闪电的速度进行竞争。

再比如为了突出麦片的“停不下来”,让某人在来电话时,犹豫是继续再吃一口麦片,还是接电话。(吃麦片和接电话的竞争)
除此之外,很多创意广告为了“制造竞争”,会让产品处于某个“不常用的情形”下,以替代更加常用的产品。
比如为了突出牛仔裤结实,有创意广告塑造这样的情形:车抛锚后拖车来了,但是没有绳子,于是让拖车用牛仔裤拖着后面的车走。(牛仔裤同绳子竞争)
5、互动实验
让消费者根据广告的描述,完成一个行动。或者让消费者想象完成行动的情景。
比如洗发水广告用一个黑色的纸贴头皮,让人看到后就也会这么做(或者这么想),从而对自己的头皮屑问题更加敏感。

再比如手表广告,把公交车把手换成手表的样子,让人产生“戴手表”的假想行为:

6、改变纬度
对产品进行时间、空间上的转换,比如:把它复制、把它分解、把它放到未来或者过去等。
把它复制,创造新的关系
比如把有的饮料品牌用无数个易拉罐组成变形金刚,或者下面找个鞋的品牌,用无数鞋印踩出人的头像等

把它分解:比如摩托车把零件分解,组成了人头。

把它放到未来:
比如某保险公司的广告中,丈夫在天堂中和妻子争吵到底要不要买保险(为时已晚)
把它放到过去:
比如某时尚产品让古代的皇帝爱不释手等。
我是房地产营销训练营,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与摸索,与其一个人孤独向前,不如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房地产营销训练营>。每天分享北、上、广、深一线房地产项目方案报告,涵盖营销提报、定位报告、活动方案、案场包装、营销心得,一年不少于360个方案,而且你的疑问和困惑会第一时间给你解答。

来和群里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成长吧,用一年时间让自己“擅长策略、手擒文案、精通营销”,向更牛逼的自己进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