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为了学习或者测试,今天讨论的就是这种情况。
我上大学时有一门课是词汇学,当时要讲新的一章,老师布置了任务让我们在课堂上预习,然后做出一个大纲,清晰准确地展示这一章的内容。有时间要求。
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争分夺秒地开始读这一章的内容,一共5节啊,希望赶紧看完然后写。
全班只有一位同学,
首先打开书的前言部分,看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什么;
然后看章节介绍,查看这一章在全书中的作用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5小节中的重点在哪里;
最后翻到这一章,精读重点部分,快读其他的部分,做笔记。
在我们气喘吁吁通篇阅读找重点的时候,她已经做出了大纲,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瞬间把我们这些慌乱的读书者秒杀成渣渣。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从那时起我每拿到一本书都会按照她的方法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决定我看不看这本书,如果看,怎样看?
这世间的书汗牛充栋,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永远看不完所有的书。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看,即便是要看一本书,也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需要看;重要如咱们的课本内容的编排也有主次之分,要学会做选择。
毕竟读书的目的不是向人夸耀自己读了多少本,读得有多快,而是从这本书中真正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发,知识会使用,而那启发,让自己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人越来越敞亮。
此外,还要学会欣赏书的美。
很多学习者认为学习英语是任务,英语和其他学科一样就是听老师讲,做卷子,得高分,只有得了高分才是幸福,满足。
每听到这样的论断我心里都很难过,学英语学到这样就很粗浅啊。
我们人生里的一个乐趣是从知识中获取的。读书本身能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
因为培训,我仔细学习过初中高中阶段的英语课本,其中的很多文章写得真好。初中阶段强调有趣,高中阶段则更接近深刻,发人深省。
比如8年级(上)有几段话介绍朋友,其中有这样的描述:
朋友就像书籍,不在多而贵在好。
我并不十分在乎我的朋友跟我一样或与我不同。
我最好的朋友能够帮助我激发出自己所能。
......
这些句子用地道的英文写成,还给我们启发,我们完全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还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句式,自己创造出相似的句子。
英语学习不是简单地背单词听讲解做卷子,如果那样操作,学习当然会枯燥无趣,在学习中要慢慢发现体会其中的美,然后要用,真正的掌握是会使用。
有个别老师讲课会直接划重点,让学生背单词,背句型,做练习。这个我是有疑惑。
我们不能忽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不是浪费时间。
学习是一生的过程。仅仅为了测试而学习,会失去学习的乐趣,更不要说其中的创造性与美感。这样怎么走得远呢?
我个人不太喜欢把生活割裂开去度过。从未鼓励学生:读书就苦这几年,熬过这几年就好了,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听上去好像读书是异常痛苦的一件事。其实直到现在,我生活中的很多乐趣都源自读书。
可能有个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卷子堆积如山,每日鏖战题海。
只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么倚靠兴趣,要么倚靠意志,把书读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