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华为官网上看了一下华为发布的2018年年 报。
这份年报,绝对可以——让华为的家属充满幸福感。——让华为的竞争对手充满挫败感。——让激动的爱国者充满自豪感。
2018年,华为全球的营业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93亿元。与2008年相比,营收在10年间上涨了将近6倍,单从这个数据上来看,可能并不会给人太大震撼。但如果看看华为发展的足迹,我们却会看到一个伟大的力量。
呐喊:华为!华为!
——华为没有上市融资、没有大规模金融并购、没有多行业跨越式拓展、近10年的营收每年都比上一年稳步增长、2016年一年的营收是过去20年的总和。
如果从华为诞生的1987年算起,至今,中国企业界,尤其实业界,只有一张这样的成绩单。
或者换个说法,华为的发展并没有靠太多的资本运作,完全是建立在自主研发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基础之上的,一步步的自我成长。最终从量变到质变,从2015年开始一飞冲天。
中国的企业界最不缺的就是“超常规”发展的勃勃雄心。我就接触过几个目前连员工工资都是压力的公司,也有谋求两三年内上市“圈钱”的宏图。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在两三年内就从名不见经传成长为行业霸主的。但是,再然后呢?却是一地鸡毛!比如共享单车行业,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灾难啊!
在资本海量资金的推动之下,几年之内快速膨胀,最后这些资本助推下的企业很多都陷入了经营困难的窘境。有些城市废弃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甚至到了灾难的级别。
有些地方的官员更是隔代遗传了大跃进年代狂热而专断的头脑。成百上千亩的开发区高调之后被迫闲置。有的地方,由于开发区内人口过少,甚至用行政命令把大学搬迁过去填充人气。
这种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看似是“大作为冲动”下的大失误,实则是好大喜功者,为名利的最大化迫不及待的“乱作为”罢了。
可惜,光靠狂热和想象干事业是不行的。
——大道至简,唯真不破。
任正非和华为并不比其他雄心者、梦想者或野心者更聪明,更勇猛。他们可能只是把最简单朴素的道理贯彻到了极致。
伟大从常识开始
如果今天的华为已经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其伟大是把常人总想颠覆的常识变成了坚决尊重“常识”并按常识办事的伟大。
做事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竭泽而渔,不拔苗助长,这些都是常识,也是几千年兴衰起落沉淀出的经验,或者说教训。
但从有历史以来,就总有雄心者、梦想者、野心者,想要突破这个常识。今天尤甚。众多的创新和创业者,也都在致力于突破这个常识。
华为手机今天在中国市场已处于优势地位。但华为进入手机市场时的决策却是非常谨慎和求稳的。
华为一直在通信设备领域深耕细作。靠基础研发慢慢地,坚实地站稳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在跟踪、研究世界手机巨头多年之后,才重拳出击手机行业,并凭借雄厚的自我研发实力让手机赢得更稳。
2018年年报显示,华为以电脑、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当年营收达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已超越运营商业务成为其营收的最大贡献者,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48.4%。
这也是华为2018年报最大的亮点。
华为其实就是在真正地“生长”,没有强行而为。
从华为身上我们看到了“常识”在时间中“生长”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