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四端说

孟子四端说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06:01 被阅读0次

孟子说,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不忍之心,古代的圣王因为有不忍之心,就不忍心看到百姓受冻挨饿、妻离子散、鳏寡孤独无所养,因此就有不忍心之政,本着不忍之心,推行不忍心之政,实现天下大治便易如反掌。

之所以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举了个例子,他说如果我们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就要掉到井里,顿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和恻隐之心,本能地就会冲过去设法拉住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本能的,不是为了结交孩子的父母,也不是为了在乡里亲朋中博得好名声,也不是为了怕大家说他见死不救。

孟子从而得出结论,没有恻隐之心就不能算是个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能算是个人,没有辞让之心就不能算是个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能算是个人。恻隐之心,是仁德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行的发端;辞让之心,是礼仪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慧的发端。

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原文“不忍人之心”,即对他人有不忍之心,这种不忍既有正面的,如同情、谦让、怜惜等,也有反面的,如憎恶、反感、批评等。这种不忍之心,是油然而生的、即时触发的,不是理性衡量后的产物。

“怵惕”,chùtì 恐惧警惕。内交,内通纳。“要誉”,要通邀。“羞恶”,朱熹解释说,羞, 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后人根据孟子的这段论述,认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其实孟子本人在此并没有这么说,端是发端、萌芽,并不完全等同于善。荀子对“人性本善”说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针锋相对地提出“人性本恶”,千百年来两大阵营争论不休,没有一个结果。

在我看来,善恶就是阴阳,阴阳并不是静态的,阴阳的本质是运动、变化的一种态势。善恶都是主观的判断,并不是客观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说,大多数人本质上都是向善的。

王阳明认为,人心天生是善的,但由于受世俗名利的污染,本心被蒙蔽,就产生了恶,也就是说善是先天的,恶是后天的。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上述“四端”,就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明明有这四端,却说自己无法完全做到仁义礼智,那是自我扼杀善的种子,称他们的君主不可能做到仁义礼智,那是扼杀君主的善端 。我们虽然都具备此四善端,但要懂得四端都需要不断扩充,就像火苗刚刚起来,泉水刚刚涌出。如果能不断扩充这些善端,就可以拥有天下,如果弃之不理,不去扩充这些善端,那甚至都不能善待父母。

相关文章

  • 《孟子》精华摘要(1)

    《孟子》 >> 孟子解析心的内容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精华 >...

  • 有感而动

    孟子说,人有四端,所谓仁、义、礼、智,这四端又分别对应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我不想去探讨这样的说法科不科...

  • 性本善

    我们听到这三个字是不是会想到三字经,但是给他详细解释的人却是孟子。孟子在解释性本善的时候提到了四端,四端就是...

  • 性本善

    今天我学了孟子的一篇文章,选自《孟子》: 四端 《孟子》选读 孟子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I恭...

  • 人性思考

    关于人本性善还是恶,是个亘古争论不休的问题,孟子相信人性善,有“四端”之说,而荀子却是主张性恶说。 孟子曰:“乃若...

  • 人性论

    孟子说:人有四端: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从四端的角度面言...

  • 一句话.25

    孟子四端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说:“人之所...

  • 人性中的四端一一孟子说

    究竟怎么认识人性,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是中国哲学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孟子主张性善,但并非认为人人生来俱是孔圣人。...

  • 读书笔记 | 诸子百家之孟子

    一 薪火相传 孔子讲仁义,孟子演四端。 仁义是济世的药方,告诉世人“怎么做”;四端是药方背后的医理,告诉世人“为什...

  • 《孟子》感言集之88:仁义礼智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其中对孟子最著名的观点:“人之有四端”-仁义礼智所发自“不忍人之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四端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bf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