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厚重(长篇哲思小说)第一百四十四章

作者: AB774卢卢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02:30 被阅读270次

生命的厚重(长篇哲思小说)第一百四十四章

原创/卢卢

图片提供:见贤思齐

娟娟与喜旺夫妻了这么些年,已从喜旺身上学到了不少本领。尽管她还未达喜旺的泰山崩于前而心不跳的境界,但胆大心细,先不让自己头脑处于恐怖状态而面临瘫痪她还是能做到的。关于这方面的道理,喜旺与她聊过很多次。自然这些道理也不是刻意驯练般地硬输硬灌,而是两夫妻躺在床上,喜旺给她讲故事,同时介入一些哲学分析。喜旺爱运用起自己灵活的天马行空的思考,所以这在床上轻松的聊,竟仿佛自己亲历一般于轻松愉快中印入脑海,而且十分实用。

近几年,喜旺迷上了心学,对这心学,发明者王阳明有一段十分经典的话: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的。”

这是王阳明的整体论世界观。关于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薛定谔,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薛定谔猫实验”,但喜旺也从《传习录》岩中花树:王阳明的整体论世界观中发现了类似的思想表示。而乡亲们也一开口便“天地良心”。关于这个“天地良心”,王阳明对他学生说:“你只是从人与万物感应的浅表上看,当然看不出同体。其实,何止人与禽兽草木同体,即使天地也是与我同体,鬼神也是与我同体的。”王阳明又问他的学生:“你看这个天地之间,什么是天地的心。”学生回答:“曾听说人是天地之心。”王阳明问:“人又以什么做心?”学生说:“只是一个灵明。”

物理学家约翰.惠勒(“黑洞”术语发明者)也说过:“实在的确切性质,要等到一个有意识者参与后才能确定。”王阳明说:“物理不外于吾念,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

这话,也使喜旺想到老子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注解中,道有两个,第一个“道”是宇宙本体丶法则。第二个“道”是言说,描绘。故《淮南子.本经训》说:“至人甜口寝说,天下莫知贵其莫言也。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其粗也。晚世学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可见,作于宇宙本体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那么,王阳明说的“灵明”呢?喜旺想:这“灵明”只有人有,故人通过这个“灵明”创造了这样那样的物质,同时,身躯(肉体)若失了这个“灵明”,又是什么呢?宇宙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言宇宙的“本道”,天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知道其高深。故,宇宙没有了我的“灵明”,便也没了“天地鬼神万物”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厚重(长篇哲思小说)第一百四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cs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