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拍才是王道

作者: 微樯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09:02 被阅读11次
一个正常碰到一群不正常(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一位网红,佩戴红领巾是好事,但是穿着暴露,肆意糟蹋红领巾,这就不对了。而这位网红佩戴红领巾的视频却被播放达300余万次。观众喜欢猎奇没有错,但是每点播一次这样的视频等于给一棵恶草浇了一次水。我们观看视频时候,也许牙牙学语的儿子就在旁边,或许上中学的女儿也在偷偷瞅看。

        有一种可怕叫麻木。当对错无关痛痒,我们的社会又怎能找到正道前行?我们老是抱怨社会没有道德,试问问,我们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助长了歪风,让它从三四级的微风刮成的七八级的大风呢?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影子。形影不离的时候,我们极尽能事地开发它的资源,见啥拍啥,根本不想想能不能拍。有一次,单位到太阳村关注那里的孩童。看见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脸,我们送给他们小礼物,陪他们玩耍,开展诗歌朗诵,培养他们的正能量。期间,见啥拍啥、一拍就发的同事们在惯性的驱使下一阵啪啪啪。

        太阳村的孩子们已经受到了一次伤害,他们的亲人正在某个地方改造。如果说留守儿童可怜,那他们则可怜得让人心痛。我们拿起手机拍摄,再忍不住发个朋友圈。无孔不入的网络就会将他们的小脸带到无数人的眼前。也许眼尖的邻居会指着一个小孩说,这就是崔某某的小孩小毛啊。爱热闹,热八卦的人就围拢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论:一看就不是好孩子,和他爸一个球样。

        火灾过后消防员仍然坚守,唯恐二次复燃的伤害。太阳村的孩子们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们还要揭开他们的伤口看看有多深吗?我们的社会德行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我们还要再推一把吗?

        上海,一个流浪汉的日子过得稀松平常。他是流浪汉,不是乞丐,凭自己的手脚吃饭,头发很长但是见识不短。由于他喜欢看书,所以说气话来滔滔不绝。不知道是哪个人先发现了他,于是你也来拍,她也来拍。硬生生把个流浪汉拍成了“流浪汉大师”。于是五湖四海的人都来拍他,有人甚至偷笑着说“向流浪汉大师学习”。可我觉得那笑脸怎么那么丑陋。

        沈巍是流浪汉的本名。他选择捡垃圾成为流浪汉因为他喜欢,他只是爱好和价值观不同罢了。休病假以来,他的存款有10多万,不愁吃喝不愁穿。他被火后,从此没有安静的一方空间看书,没有足够的时间工作——捡垃圾。也许给他拍视频的人认为自己很正常,沈巍不正常。可是人家不疯不傻,就是爱好不同难道错了吗?有人说沈巍被迫网红是“一个正常的人却碰到了一群不正常的人”,说得没错。而这恰恰是对这个社会的极大讽刺。

        犬儒学派的创始人狄奥根尼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每晚住在酒桶里,穿简单的衣服,吃简单的食物。他认为,一个人感官上的快乐是有限的,只有灵魂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站在狄奥根尼的身后说:“你知道谁来了吗?”

        狄奥根尼头也不回:“知道”。

        亚历山大大帝说:“我是特地来看你的。不管你需要什么,我都可以满足。”

        狄奥根尼这才转过身来:“我现在需要你走开,别挡住了我的太阳!”

        亚历山大大帝没有发火,挥一挥衣袖,静静离开,很有感悟地对随从们说:“我要不是亚历山大,就一定去做一个狄奥根尼!”

        也许沈巍没有狄奥根尼那样哲学,但是他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不是亚历山大,不会参悟“如果我不是我,我就去做沈巍”这样的道理,但至少要知道“尊重”这俩字的笔画顺序。沈巍的阳光就是看书和捡垃圾,而我们这样肆意的拍他就是挡住了他的阳光。我们能不能学学亚历山大,悄悄地走开,不挡住一片阳光?

        电视剧《都挺好》给我们的感觉“都挺好”,拍摄地苏家老宅一下火了,住在老宅的一对老年夫妇本来身体就不好,白天的游客他们勉强顶得住,可三更半夜还有人敲门——苏大强在家吗?搞得老人都快崩溃了。去年,有个19岁的高三女生被老师性侵,状告无门,走投无路准备跳楼时,一大群“观众”一边直播一边大叫“快点跳啊”。

        大喊大叫的人喊出了无知,他们对重若泰山的生命竟然如此麻木,真是令人久久无语。一个社会,有些事不做更好,有些人不拍反而凸显尊重。我们学会不做,学会不拍,才能画出良家男女的道德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不拍才是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f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