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妹的婚礼,我们成为关心的对象
今天表妹的婚礼,作为她的姐妹团,她的表姐。重点在于“姐”,不管你是不是与她同年,只是因为月份上的大小,而不是年份的大小。
这都逃离不了的被问:“妹妹都结婚了,该轮到你了吧?”
“什么时候可以喝你的酒呀?”
“明年就是你了吧?”
一样的意思,不一样的字眼,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温馨”而又“友好”的问候。
其实是从去年开始,从去年堂妹出嫁开始,我们就处于这水深火热的问候中。不管是春节、劳动节、国庆节还是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每一个节日,每一次回家。他们都会给你带来深深的“爱意”。
在这当中,最有意思的是老爸。他身边朋友的小孩,该结婚的也结婚了,该嫁的也就嫁了,现在连妹妹们都各自有主,他更是担心我们。想知道我们现在的是什么个情况,又不好意思直接向我们打听,每一次都想从妈妈的口中探探我们的情况。老妈说:“你爸问你们现在有没有?没有的话要赶紧找了?说我在海口都不关心你们。”
他们或许是随口一说,又或许的看戏的表情,还有真正的关心吧。其实无论是真情绪还是无意的话,对于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啦。因为习惯了见面的这种问候,又因为不介意他们的问候。对于七大姑八大姨,我总是能够打个马虎眼把话题绕开,或者一句话把话题堵死,“该结婚就结,等你们把礼金准备好,会请您们的。”对于父母,也只能是实话实说。
2、我的婚礼,我不想婚纱、旗袍加身
作为资深的姐妹团,作为90后的小姐姐。见证了不少姐妹们的婚礼现场,见证了他们牵手走向婚姻的幸福一刻。见证了他们从娘家出门,回到夫家的过程。也感觉这传统的婚礼真心是累人,可以说这一切充满了仪式感,也可以说这一切只为了走过场。
就以今天表妹的婚礼为例。三场酒席,三个地方,一天之内完成。
早上6点多起床化妆,2个小时的化妆时间。8点左右开始吃早餐,而男方9点进门接亲,经历了女方弟弟妹妹的拦门、姐妹团温和的阻挡,10点钟从女方家出门。11点左右到达男方家,再经历一系列的拜公仪式后,将近12点才能回房间休息一会。接着换个敬酒服开始第一轮的敬酒仪式,一桌一桌的来回走动敬酒问候,两轮,40桌,穿着高跟鞋就这么来回走动,时不时还需要迎接宾客。1点多才开始入座,吃饭。这在28-30度的天气里,这大鱼大肉,也是不爱吃,只想来一碗稀饭配榨菜。
午饭后的稍微整理,3点多从男方家出发去酒店,5点开始晚宴化妆,6点酒店门口迎接客人,7点开始酒店的婚礼仪式。仪式结束,换敬酒服,又开始酒店的敬酒。虽然说现在敬酒的“酒”早已换成了水,但是呢,也有不少的朋友们制造点婚礼的小插曲,红白啤特制的“礼物”。一直到9点宾客离开,他们再次收拾。估计也得晚上11点才是这一天的结束。
酒店的仪式更偏向于西方,场景的布置淡蓝色的温馨布景,投影仪中播放着两人的婚纱照片,记录着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司仪的主持,重新表达爱意以及两个人的不离不弃。我是最害怕这一个场景,因为让人泪崩的场景。而这个场景也是造成我不愿意用这个传统方式的原因之一。
3、我幻想中的婚礼
每个女生,都会幻想自己的自己的婚纱、自己的婚纱照以及婚礼现场。
我曾经想过,我以后就不办酒席了,在旅行结婚。在旅行中去拍摄的我的婚纱照。而婚纱照的摄影师是我旅行中所遇到的旅客们,请求他们的帮忙,也是在他们的祝福下完成。
我曾经想过,我以后不办酒席了,就请双方父母以及最亲密的人见证。
我还曾经想过,我以后要办酒席的话,我的婚礼想在海边举行。
好吧,我的想法太多了。我曾经和闺蜜探讨过我的想法。她说:你没经历过,这一切都是幻想。当真正要执行时,你就想着人到就行,不用费脑去思考这些流程,这样才可能轻松点吧。
过来人的经验,我还是听听吧。
不过,这一切还是有点早,以后的事情以后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