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有不如意,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字,就是“忍”。忍字心上一把刀,可见忍是不舒服的。家庭成员,邻里之间,朝夕相处,日日见面,难免会有不愉快,这就需要忍。有一方忍,矛盾就不会激化,这便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记得我孙子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天放晚学后,他妈妈叫他下楼出去买馒头。他好长时间才买回来,他妈批评他怎么这么长时间。他说人家看我是小孩子,不按先到先买,都先卖给大人。他妈很生气,放下手中的活要出去找卖馒头的人讲理。我孙子赶紧拉住他妈说:“妈,别去。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一个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我听了简直不相信。这是老师教的,难为他记住了,理解了,运用了。可惜,日常生活中,我们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生活中常有因为一点小矛盾,双方不忍,结果口语相辱,甚至肢体运动。

我看过托尔斯泰小说《复活》里引用基督教的一句名言: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再把左脸伸过去。这也是叫人忍。但我觉得有点过分,看了不舒服。中国古代文化里,无论是孔孟思想还是老子的道德经,都主张忍,主张不争。宋代理学家朱熹故居里有副朱熹亲手书写的对联:善为家中宝,忍是积善门。把忍和善摆在同等位置,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立德教育后代子孙的重点。可见忍也是一种人格修养,也是一种大度。当然,能否做到忍,也有个性的因素在里面,性格比较懦弱的人往往能忍,个性张扬狂傲的人做到比较困难。但是,越是不容易做到的人越应该自律,越应该注重人格品质修养。生活实践中真正需要忍的,多在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或者邻里同事之间。如果人人都能在矛盾面前冷静下来,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生活中便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好事。

我主张的忍字不是没有原则,是对自己同胞说的,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说的,如果牵涉到国家和民族利益,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是大节,是人生气节。抗战时期,对日本侵略者能忍吗?忍了就当亡国奴。凡是欺负中国,欺负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的敌人。对敌人我们决不能忍。 即便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不参与国家决策,但立场不能变,决不做汉奸,这是做人的原则。现在是和平时期,但是有的国家对我们不友好,我们也不客气。可以不用外国货,可以不去旅游。在任何情况下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