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珍珍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展开,对于班主任来说,自然是收获满满。
我不是班主任,一开始觉得找不到切入点,尤其是在写“课后作业”的时候,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但第一周跟着珍珍老师学习之后,我学会了“迁移”,虽然表面上看好像这些分享更侧重于班主任工作,但其实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哪怕不是班主任,也可以在学习后进行实践。
微分享主题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自己的班级要有愿景想象力”,珍珍老师提到,优秀班主任和普通班主任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开学第一天就看到了毕业那天的场景。
这个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普通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我希望毕业那天我们班孩子是怎样的?我希望他们都能够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想法、能写一手好字、能爱上阅读、能不害怕写作……
答疑分享中对我最有帮助的则是“不完成作业的总是那几个,有什么好办法改变现状”,一方面我自己班上就有这样的孩子,另一方面这个暑假因为写作业的事我也没少和我女儿发脾气。
珍珍老师每次分享的内容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可以说是“拿过来就能用”(当然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特别强。
以前我们常开玩笑说“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那些道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谁把它掰碎了告诉我们到底要如何一步一步地去改变。但珍珍老师做到了,她已经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如果我们真的能去落实,相信一定会有所进步。
除了这两个之外,其它内容也是非常有用的,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看看我的“课后作业”。
另外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和家长合成教育合力,我觉得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真诚,真诚是必杀技,无论对象是谁;第二点则是专业,不够专业,再如何真诚,也很难让家长信任。
现在来总结一下我这周的收获吧。
1.完成研修日记六篇。
(详细内容可以查看前面的文章)
2.公众号更文五篇(加这一篇)。
3.每日常规学习打卡
每天练字(硬笔字和粉笔字)、画画、看书并完成读书笔记。(粉笔字有两天没练,硬笔字有一天没练)
复盘是为了让自己取得更好的进步,第二周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1.早睡早起
这一周是我放假以来起床最晚的一周,基本上每天都是七点半以后了,有一天一睁开眼居然已经快九点了。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这句话真的说得一点都没错,早上起得晚,感觉什么都没做就中午了,时间被偷走了一样。
而究其原因,还是睡得太晚了,每次都想等着孩子睡着了再做点自己的事,但我两个孩子实在是睡得太晚了,导致我就睡得更晚。
接下来的一周要用早睡倒逼早起,定好晚上九点的闹铃,提醒自己快到睡觉时间了,尽快把所有事情搞定,实在没搞定的也别管了,没有什么事是非得牺牲睡眠时间来做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2.要事优先
我之所以会熬夜,有一个原因是最重要的事往往留在最后做,没有做完自然不能安心睡觉。之后要先完成最重要的事,再去做其它次重要的事。
举个例子吧,我本来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在7月25日之前写好一篇论文的,结果现在论文的框架都还没有出来。
我每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练字、写读书笔记,并不是说这些不用做,这是基本功的修炼,是长期的功夫,我完全可以先做最重要的再来积累这些,毕竟每天属于我的自由时光是有限的,我必须最大程度利用好它。
接下来的一周,早起第一件事是写论文,必须在28日之前完成初稿,29日完善好并投稿,以后做事也要尽早做好计划,不能老是在截止日期前几天动手。
3.调整计划
(1)用字帖练硬笔字比较费时间,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写教案代替临帖?这也是一种练字啊。如果哪天时间充裕可以再临帖。
(2)写阅读笔记比较费时间(因为我写字实在是太慢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只记精华或画思维导图?单纯的摘抄意义也不大。
(3)学习粉笔字的进度要加快,一课停留两到三天实在是太慢了,至少要在开学之前学完一轮,要多花点时间在练粉笔字上面。
写在最后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把它改一改:世上只有一种教育者的坚守,便是在深知育人之路的艰辛与漫长后,依旧执着地用爱与智慧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