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跟我聊天讲起了一个老人摔倒的事情;
都是大街小巷的传闻;
在去上班的路上前面围了一堆人;
我于是停下了汽车,走到了路上。
看到了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但街边围了一堆人;
看到其中有我认识的一个同学,居然见死不救
我怒斥了他:“说他枉为当男人的,见老人摔倒不扶。”
“我”自己扶起了老人,并打了110
第二天一早发了微信跟我说对不起,我丢脸了。
我跟他发了一句:“你不是对不起我,你是对不起老人家,对不起你的同情心。”
到底“同情心”为何物?
有的人觉得我不是不同情老人,而是要同情自己,怕把自己牵扯上。
可是你要想一想你如果不扶,人心就失了,世道就变了。
你扶了,人心就起来了,世道就好了。
有些人专门自私自利,为了自身考虑就见死不救。
你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在地上躺着的是母亲,你会做何感想?
在影视作品或现实生活中,不少缺乏这些事情,他们没有提倡“同情心”精神,反而叫我们“明哲保身,见死不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一开始是善良的,但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就可能变了,敬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同情心”是主要要有同情的心理,要有良好的共情能力,使人能产生共鸣,走进他人的内心,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同情心缺乏的人,可能童年的一生是不快乐的,也能有一些但同情心太过泛滥的人也不好,可能被认为是像善良的老实人,正如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所谓同情心就是要有同情人的心理和仁德,孔子提倡“仁德,爱人”,仁德就是要有同情心,爱人就是要对人有情感和照顾。
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做人要有正义感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不能跟随大众潮流,不能老是为自己而考虑,而要在他人和社会的角度看看问题。
不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多不一样,但是做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还是要有的。
不能因为害怕受到损失,而就不去承担责任,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不责任,而是也对他人不负责任,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社会做个有心人,不要辜负了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和老师对你的期望。
正方网友甲:“我是支持这种观点的,我认为做人就该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反方网友乙:“我是不赞成这种观点的,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太张扬,不要太爱惹事生非,不要强出头,不要令人讨厌”
网友丙:“我认为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应该采取折中的办法,救人是要的,保护自己也是要的,应该先在现场拍下照片,再救人,最好报个110,在报个120”
所以说拥有同情心和具有正义感是很重要的,所以重要事情说三遍。
做人要拥有同情心。
做人要有正义感。
做人要见义勇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