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篇基于市面上最常用关系数据库为依托,为大家介绍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字段,并初步介绍基本的数据查询。帮助更好的在理解底层逻辑的基础上,应用到业务中。
一、关系数据库基础概念
关系型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构建的,关系模型本质上由多个用于存储数据的二维表组成,可以类比为若干个 Excel 表格。
1. 表(Table)
表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存储单元,每个表都有唯一的名称(表名)用于标识。
2. 行(Row / Record)
表中的每一行称为记录(Record),它从逻辑上代表一个完整的数据实体,例如一位用户、一笔订单等。
3. 列(Column / 字段)
表中的每一列称为字段(Column),所有记录都包含相同的一组字段。字段会定义数据类型(如整型、浮点型、字符串、日期等),并规定是否允许存储NULL值。
二、关系维护与数据完整性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与完整性主要通过主键、外键和索引来保障。
1. 主键(Primary Key)
主键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条记录。
主键值必须唯一且不可为NULL。
选取原则:避免使用与业务强绑定的字段(如身份证号、手机号、邮箱),应选择与业务无关的字段,一般命名为id。
2. 外键(Foreign Key)
外键是指表中的一个字段或字段组合,引用了另一张表的主键,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作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示例:订单表中的user_id外键引用用户表的主键,表示订单属于哪位用户。
3. 索引(Index)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对象,用于提高查询效率,作用类似于书籍的目录。
索引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字段创建。
好处:快速定位记录,减少全表扫描,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三、SQL 基础概念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语言,主要分为四大类:
DDL(数据定义语言):定义和修改数据库结构
代表语句:CREATE、ALTER、DROP
DML(数据操作语言):对数据进行增、删、改
代表语句:INSERT、UPDATE、DELETE
DQL(数据查询语言):查询数据
代表语句:SELECT
DCL(数据控制语言):管理权限和事务
代表语句:GRANT、REVOKE
四、 SQL实际运用示例
查询是 SQL 使用最多的功能,后面的系列文我讲重点为大家讲述【查询】这部分的实际运用,其核心语法示例如下:
写在最后:本篇为SQL系列文第二篇,若查看上一篇,点击此链接>>sql第一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