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
一、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
1、面向对象:是以具体的事物为单位,考虑的是它的特征(属性)和行为(方法)。
2、面向过程:是以具体的流程为单位,考虑功能的实现。
二、类和对象
1、对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
类:抽象化的概念
2、类和对象的关系:
类是对象的模板/抽象化的概念,对象是类的实例。
3、创建类和对象
类:
特征:全局变量/属性/成员变量
动作:方法
对象:
类名 对象名=new 类名()
注意: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每个对象之间没有关系。
三、内存图
1、栈:先进后出,存放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名和变量值,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名,
方法执行的时候进入栈中。
2、堆:先进先出,new出来的对象的实例,包括类的属性个方法。
四、构造方法
1、构造方法是new关键字调用的,用来帮助构建对象
2、显示构造对象
3、隐示构造对象(没有显示的情况下存在)
4、构造对象可以重载,参数类型不一致。
五、关键字
1、static调用格式:
1、同一个类中:
静态的:
方法名 属性名
类名.方法名 类名.属性名
对象名.方法名 对象名.属性名
非静态的:
对象名.属性名 对象名.方法名
2、不同类中:
静态的:
对象名.方法名 对象名.属性名
类名.方法名 类名.属性名
非静态的:
对象名.属性名 类名.方法名
注意:1、static可以修饰属性、方法、代码块,不可以修饰类和构造方法。
2、静态方法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
3、在静态方法区内的东西只有一份,所有的对象共享这一份空间,
只要有一个对象对属性进行修改,所有的对象调用都是修改后的数据。
4、代码块的执行顺序:静态代码块(只被调用一次)>
构造代码块{}>构造方法>普通方法(需调用)
2、this关键字
1、可以调用属性和方法。
this.属性名(全局变量)
this.方法名();
2、在构造方法中:
1、this();括号内的参数个数、顺序、类型根据调用的方法来决定。
2、必须放在第一行,只能调用一次。
3、调用构造方法时只能在构造方法中调用,调用属性和方法时可以在构造方法中可以在普通方法中。
4、当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有重名字的时候,用this来区分。
3、super关键字
1、super指代父类对象。
2、super可以调用属性、方法、构造方法。
3、super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4、super调用构造方法时候必须放在第一行。
4、final最终的
1、可以修饰全局变量,声明的时候必须赋值,只能赋值一次。
2、可以修饰局部变量,声明时候可以不赋值,但也只能赋值一次。
3、可以修饰方法,可以正常使用,不能被重写。
4、可以修饰类,可以正常使用,不能被继承。
5、用final修饰的属性通常叫常量。
6、static final 全局变量。每个字母都要大写。
5、this和super的区别
1、this指的是本类创建的对象。
super指代的是父类的对象
2、this可以调用属性、方法、构造方法。
super也可以调用属性、方法、构造方法。
3、this调用属性和方法的时候,调用自己本类的属性和方法。
如果本类没有,那就用super去父类中找
4、this调用构造方法调用,调用本类的其他构造方法。 super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5、this和super在调用构造方法的时候必须放在第一行。
6、this和super不能同时存在
6、最小作用域最强原则:
局域变量在此方法中,比全局变量在此方法中的作用强。
六、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1、封装
作用:提高代码的安全性
1、将属性私有化,并提供对外界的接口(get/set方法)。
2、用private修饰的属性和方法,只能在本类中使用。
2、继承
作用: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减少重复代码
1、子类可以继承父类非私有的属性和方法,
不能继承构造方法和私有的属性和方法。
2、可以综合子类的共同特征来去提炼父亲的类。
3、子类在继承父类的各种属性和方法时,也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4、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父类,java只能单继承,不能多继承,
因为多个类中的方法名相同,方法体不同,不知使用哪个。
5、一个类继承最顶端叫做基类或者超类,所有的超类叫做object 。
6、在继承关系中,如果父类没有无参数的构造方法,如何解决?
1>子类中添加一个和父类构造方法参数列表相同的构造方法,
通过super参数传递给父类的构造方法
2>如果父类允许修改的时候,可以在父类中创建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
7、在继承关系中,代码块的执行顺序:父静>子静>
父构造代码块>父构造方法>子构造代码块>子构造方法
3、多态
1、分类
编译时多态:在编译过程中察觉的多态,重载,向上转型。
运行时多态:在运行过程中察觉的多态,向下转型。
2、向上转型、向下转型是在继承关系中,向下转型必须在向上转型的基之上。
3、在继承关系中,父类的对象可以指向子类的实例,父类引用实体方法的时候,
是调用子类重写以后的方法。
4、向上转型
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实体
父类类名 对象名=new 子类类();
优点:减少重复代码,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缺点:父类的引用无法调用子类特有的属性和方法
解决方案:向下转型
5、向下转型:
子类对象的父类引用赋给子类
子类类名 对象名=(子类类名)父类对象;
6、 instanceof 判断左边的对象是否属于右边的类 对象名 instanceof 类名(子类类名)
7、匿名对象
new 类名() 只有堆空间,没有栈空间,只能属于一次,为了节省代码。
七、抽象abstract
作用:节省代码,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1、抽象类格式:访问权限修饰符 abstract class 类名{}
2、抽象方法格式:访问权限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式参数列表);
注意:
1、如果一个类里有抽象方法,那么这个类必须声明成抽象类。
2、一个类里面可以没有抽象方法,可以有非抽象方法,
3、类继承抽象类:
把子类也用abstract修饰,变成抽象类。
子类重写父类的抽象的方法
4、抽象类不能创建对象。
5、抽象类可以有构造方法,在创建子类的时候,super隐式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放到子类的对象空间里。
6、在继承你关系中,子类能够继承抽象类的各种属性和方法,除了私有的和构造方法。
7、只有公开的才可以和abstract连用,static final private 都不可以。
static属于类方法,不允许覆盖,abstract必须被覆盖。final不能被重写。
八、接口interface
作用:规范了代码,提高代码的拓展性
1、格式:访问权限修饰符 interface 接口名称{}
2、实现类的格式:访问权限修饰符 class 实现类名
implements 接口名{必须重写接口中的所有的抽象方法}
3、接口中只有全局常量和抽象方法。
4、书写的时候可以省略部分修饰符,系统会默认给添上。
5、接口在实现的同时去继承,extends在implement前面。
6、接口可以多实现,实现的也必须是接口,方法名可以重复,
实现类实现一个就行了,因为没有方法体,不会发生冲突。
九、抽象和接口的区别
1、关键字:抽象类 abstract 接口interface
2、抽象类继承 extends 接口实现 implements
3、子类继承抽象类和 实现类实现接口的格式不同
4、接口中只有全局变量和抽象方法 抽象类中有各种属性和方法
5、抽象类只能单继承 接口可以多实现
6、抽象类的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 实现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并且还可以继承父类
7、抽象类的作用: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接口的作用:1、规范代码2、提高代码的拓展新
十、方法重写override 覆盖(多态)
1.在子类中。
2、返回值相同、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相同。
3、访问权限修饰符不能比父类更严格。
4、父类的方法不能够满足子类需求的时候,子类需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十一、重写和重载的区别:
1、重写是在继承关系中 重载是在同一个类中
2、重写是方法名、参数列表和父类相同 重载,方法名相同,
参数列表不相同(个数、类型、顺序)
3、重写返回值类型和父类相同 重载和返回值无关
4、重写访问权限修饰符不能比父类更加严格 重载没有要求
十二、访问权限修饰符
本类中 | 本包中 | 其他包子类 | 其他包非子类 | |
---|---|---|---|---|
public | √ | √ | √ | √ |
protected | √ | √ | √ | × |
default | √ | √ | × | × |
private | √ | × | × | × |
十三、equals
object中的equals比较的是地址,底层封装的是==
==比较的是基本数据类型,比较的是内容
引用数据类型比较的是地址
String中也有equals,String中的equals被重写过了,比较的是内容。
十四、空指针异常
1、声明了对象名,但没有给对象初始化,然后使用这个对象
2、遇到了类类型作为属性的时候,就必须初始化,否则就会报错
十五、内部类
分类: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匿名内部类
1、成员内部类:
1、可以用四种访问权限修饰符修饰
2、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除了静态的。
3、可以使用外部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包括私有的。
4、创建对象
1、通过创建外部类对象的方式创建对象
外部类 外部类对象=new 外部类();
内部类 对象名=外部类对象.new 内部类();
2、内部类 对象名=new 外部类.new 内部类();
2、静态内部类
1、格式:static class 类名{}
2、可以声明静态的属性和方法
3、可以使用外部的静态的属性和方法
4、创建对象
内类名 对象名=new 内类名();(可以直接创建)
外部类名.内部类 对象名=new 外部类.内部类();
包名.外部类名.内部类 对象名=new 包名.外部类.内部类();
5、外部类与内部类同名时,默认是使用内部类对象调用外部类属性
this代表内部类对象
6、要想使用外部类属性,需要使用外部类对象调用
3、局部内部类
1、在方法中声明
2、只能用default修饰
3、可以声明属性和方法,但不能是静态的
4、创建对象,必须在声明内部类的方法内创建
5、调用方法的时候,局部内部类才会被执行
4、匿名内部类
1、匿名内部类只是用一次
2、格式:
父类或接口名 对象名=new 父类或接口名(参数列表){
重写抽象方法
}
调用抽象方法:对象名.方法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