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陶渊明曾在《挽歌》中写道:“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焦晓。马为天仰明,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该诗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为要旨,表达了诗人平静地接受人生最正常结果的唯物主义生死观,认为人死了又能知晓什么呢?只是身体与高山同在罢了,也就是说把身体化为巍峨的山峦,永存于天地之间。
进入九月以来,文艺界知名人士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我们,9月11日,84岁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先生走了;9月13日,网络作家唐家三少35岁的爱妻木子走了;9月19日,《吉祥三宝》中的“爸爸”、58岁的蒙古族音乐人布仁巴雅尔走了;9月28日凌晨,摇滚乐手、54岁的“朋友”臧天朔走了;9月28日晚上,“十大笑星”之一、66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师胜杰老师走了。呜呼!短短十余天,艺人不可牵;阴阳两相隔,生命已无存;感其在世时,事业如中天;如今虽远去,精神照人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走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我忽然忆起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有的人》,莫非是他们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心弦?想单老毕生致力于评书表演艺术,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成就斐然,给无数听众带去美不胜收的艺术遐想,人们怎能将其忘怀?布仁巴雅尔、臧天朔在短暂的生命旅程里留给观众的是太多的乐曲享受,人们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们;还有师胜杰老师将一生置于相声表演艺术的追求上,很多作品给人们以欢笑和深刻的哲理,感染并教育着每一位观众,对于这样的艺术家我们又怎能不肃然起敬?人们无意要记取他们,是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是他们的不朽作品和精湛演技让大众如沐春风,身临其境。
秋天本是金灿灿的时节,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可惜他们再也不能与我们共享这份喜悦这份豪情了,心中的怅惘失落油然而生,但愿在遥远的天国,他们依旧能看到人间的丰收场景,冥冥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造诣继续为人间送去沁人心脾的艺术气息,让普天下永远充盈着和平和谐吉利吉祥的美好氛围。
网友评论